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五项重点工作引领西安全面迈向小康社会(4)

2015-11-15 11:02  兵马俑在线  字号:T|T

八水润西安:

在发展中绘就治水新蓝图

五项重点工作引领西安全面迈向小康社会

浐灞湿地开阔的水域和成片的树林构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水鸟的栖息地。记者王健摄

“每个周末只要天气好,不下雨,我们就会到浐灞这边来转转,看看满眼的绿色和宽阔的水面,让人惬意又舒畅,感觉非常好。”退休几年的市民王宇先生的家就安在浐灞新区。他说,这几年河里的水质越来越好,水鸟、野鸭等鸟类也多了起来,人与自然越来越和谐。

作为“八水润西安”工程重点建设区域之一的浐灞生态区世博园,据测算其周边负氧离子日均值达到3500多个立方厘米,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标准的两倍;治理后的水生态工程周边生物链逐步恢复,水生物明显增多,浐灞生态区鸟类已由过去的60多种增加到现在的200多种,翻了3倍以上。

历史上的西安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城市,自古就有“八水绕长安”的美誉。然而,受生态退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因素影响,到20世纪末期,“长安八水”水量衰减,污染严重,堤岸破损,满目疮痍;“八水绕长安”的盛景成为历史,不复存在。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西安全面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2012年7月,首次提出了“八水润西安”的发展思路,要求保护、开发、利用好西安的水资源,将库、河、渠、湖、池有机连通,让水在西安流起来、动起来、美起来,充分展现水的生产生活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和美善价值,服务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三年多来,当初的设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随着“八水润西安”工程的相继实施,昔日垃圾遍布,破败不堪的河道,变为堤固洪畅,水清岸绿的亮丽风景线;干枯废弃,蚊蝇滋生的湖池,变为碧波荡漾,游人如织的生态示范区;跑冒滴漏,千疮百孔的渠系,变为坚固整洁,水流通畅的引水大通道。

八水润西安工程启动以来,西安市完成了渭河、灞河等10条河流主要河段生态治理工作,建成的318公里堤防,极大地提高了防洪标准;沿河绿化构筑的生态屏障,为城市人均提高绿地面积约3平方米。

先后建成西安湖、仪祉湖、航天湖等9座湖池,新增生态水面面积7683亩;建成浐灞湿地、沙河水街、沣河湿地等10处大型湿地,新增湿地面积1.49万亩;人均增加湿地面积2.14平方米、水面面积0.99平方米。“八水润西安”工程已成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最深刻的民生工程。如今,东有浐灞广运潭、南有唐城曲江池、北有未央汉城湖、中有明清护城河的城市水系格局已经形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市委市政府特聘“八水润西安”工程专家顾问李佩成在考察“八水润西安”工程后,对所取得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八水润西安”工程解决了生活、生态、景观等水的利用方面的绝大多数问题,是一项切切实实的民生工程。记者 赵辉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医学院未央校区完成“煤改气”工程

2015-11-14 15:00阅读

西安市第二保育院开展“现场紧急救护培训”

2015-11-13 18:16阅读

陕西从今年初一年级起中考将增加省考科目

2015-11-16 14:20阅读

西安市盲哑学校举行第五届盲童歌咏比赛

2015-11-12 15:02阅读

西安停车新增微信支付通道 19日前首次使用可免费停车

2015-11-11 12:45阅读

临潼区教育局召开2015年教育教学工作会

2015-11-10 16:00阅读

“十二五”期间西安市创建9个国家级生态镇

2015-11-09 14:5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