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实施规范化管理 创新狂犬病防控模式(2)
为了方便市民及时处理犬伤,西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有专门的狂犬病处置门诊
24小时示范门诊去年处置犬伤患者503例
距离省历史博物馆不远的26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处在十字路口,与年轻人的购物天堂——小寨仅隔一站路,交通便利,人流量很大。这里有西安市较早设立的一批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12月7日下午3时30分,刚刚送走一位病人,赵争干和同事稍微歇了一口气。他们都是中心犬伤门诊的大夫,平日,除了普通外科接诊,犬科诊治一项,是需要24小时随时到岗处置的,为了保证犬伤群众及时治疗,他们和其他同事轮流值班守岗。
26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犬伤门诊位于2层,诊室面积不大,但各种硬件配套一应俱全。按照我省犬伤门诊规范化建设评分标准,门诊在硬件上,要分为五大区域,候诊区、就诊区、处置区、注射区和留观区,需有明显标志且与医疗门诊、病房分开,避免交叉感染。这里做得规范齐备,被西安市疾控中心授予市级狂犬病处置门诊24小时示范门诊称号。
“犬伤患者来了后,我们首先根据伤口的深浅、是否有皮下贯穿、是否咬伤筋膜等情况进行伤情等级评定,不同级别采取不同处置方式。在犬伤三个等级中,Ⅱ级伤情在门诊上比较常见。对于这样的伤者,我们先处理伤口,用20%的肥皂水反复冲洗最少15分钟,冲的时间越长越好,用来杀死部分病毒,然后注射狂犬疫苗。”
赵争干介绍,门诊上涉及Ⅲ级犬伤的很少,偶尔来一个,处理伤口后,需要注射被动免疫制剂,这种制剂一般有血清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2种,“血清属于异体蛋白,过敏的人比较多,门诊没有常规储备,一般我们都是为患者注射免疫球蛋白,这个副作用很少,过敏的人也很少,最后再打狂犬病疫苗。”
翻阅这里的犬伤门诊记录,去年全年,中心共处置犬咬伤患者503例。狂犬病暴露病例具有偶发性,夏季因为人们衣着少故犬伤患者较为集中。今年1月1日至12月5日,共处置犬伤患者433例。其中7月份处置犬咬伤病例最多,达60例。而本月前来就诊的13个病例,均属于Ⅱ级犬伤暴露。
记者留意到,门诊记录中,不少患者拒绝注射免疫球蛋白,经过了解,主要是部分患者有经济上的考虑,相比狂犬疫苗200多块的费用,免疫球蛋白5支下来上千元的价格相对较高。但是,免疫球蛋白的作用却很重要,不管患者选择打还是不打,介绍清楚是处置大夫的必须职责。
赵争干告诉记者,球蛋白防狂犬病比较快捷,一旦注入体内,效果立竿见影,相当于抗体,而狂犬病疫苗一般1-2周才产生抗体,相对比较晚一点。“免疫球蛋白发挥的作用就是预防这个空窗期发病,另外,除了能中和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还能提高患者的综合免疫力,更利于接种成功。”诊治中,患者都会拿到一份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使用知情同意书,上面除对犬伤病情等级进行介绍,还说明了药物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在医生履行告知义务后,如果患者拒绝注射,需写明情况备案。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