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新元素:台湾人在西安
西安,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大都市,她以蓬勃的发展姿态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或短暂赏析,或停留驻扎,或与之并肩奋斗。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中,台湾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不经意间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从吃穿住行到生活态度,无一不给这座古都注入新元素,带来新鲜感。
学生篇:
因为走进而了解
台湾学生离开自己出生和生活的地方,带着一种求知的美好憧憬,一路风尘仆仆,来到大陆,来到西安,开始在这陌生而又充满新奇的地方演绎着自己的故事。当他们追逐那个未来的梦想时,他们的身影也让后来者永远记忆。
蔡芷敏,来自台湾大学中文系三年级学生,她从出生便一直生活在台湾面积最大的县花莲县。将她作为采访对象之一仅仅是因为在西安凭借“缘分”。接连两次都在万达商场同一家饮品店遇见,一次是清明节,一次是端午节,她说想要在传统的节日里感受两岸的不同。
从小生活在一个以农业、旅游观光为主以及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蔡芷敏身上带着一种田园式的宁静,她说话的时候轻声柔语,言语间带有一点点对生活的“清高”态度,总是把“快乐、分享、理念、幸福”挂在嘴边。和其他采访对象不同,她是一个旅行者,这是她第八次一个人外出旅行。她说,“一直到上大学我都待在台湾,什么都限制在台湾,很无聊,我喜欢多一点挑战和新奇,所以从大一开始就有计划的旅行,未来可能会去更多地方,通过旅行来历练自己。”不过,和大多数在西安的台湾人一样,她总是以为自己的普通话好到足以让西安人听明白,可是真正到了西安才体会到想要流畅的交流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不过她自己倒很开心,她说这个地方无时无刻都会有新奇,语言障碍也让她学到很多东西,也更了解这片土地上民众的热情。
和背上旅行包就可以出发的蔡芷敏不同,来自台北市的徐林是一个交换生,他目前在西安交通大学学习。见到徐林的时候,他穿着宽大的T恤和牛仔裤,在人群中毫不起眼,能引起人注意的也就是他斜挎在肩膀上的包包,印有大大的logo。
在来西安的前几天,他通过facebook发布消息寻找在西安的台湾人,希望能从他们那里了解西安。“有人告诉我西安的女生非常爷们儿,尽量不要挑衅她们,就像是《我的野蛮女友》那样,还教我在这边讲话也要爷们儿一些,才能入乡随俗。”他笑着说起自己得到的“经验之谈”,“不过我来了之后真正接触到她们,才发现这里的女生更独立、坚强,这可能和女性地位上升有关。”
今年年初才来西安的他有许多不适应,性格自来熟的他很难接受大家同住一个宿舍却不怎么交流,虽然有时候舍友为了照顾来自台湾的同学,也会刻意找他聊天。“很多时候我并不想太关心政治,我喜欢唱歌,逛街,联谊,但许多时候我身边的朋友更喜欢和我争辩一些两岸关系。”他说。
虽然有些许差异,不过他还是凭借台湾交换生的身份和自己的真诚交到了不少朋友。“徐林的到来改变了我对台湾人的看法,其实他们也没有电视上那么‘娘’嘛。从他这里我更多的看到一种谦虚尊重的态度,刚来的时候我们觉得他很做作,说句话总是请你……麻烦你……谢谢之类的,长时间接触才发现这是融进他骨子里的东西。而且生活中的他很自信,总有办法让自己享受任何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和徐林同班的李同学这样评价他。
由于是首次在西安过端午节,家人从台湾给他寄来许多“肉粽”,特意嘱咐要给舍友们尝尝。可是当他看到舍友们拿着浇上调料汁的粽子难以下咽的表情时,他又一次因为两地的饮食差异“抑郁”了……
他们在西安求学、旅行,其中的故事或诉之于人,或不为外人道来,美好辛酸参半。采访中,记者细心倾听,其实,他们也只是一群和我们一样满怀理想的平凡人,只是在平凡的表面下有着不同的生活态度。
谈到“中国梦,我的梦”时,台湾学生显然有自己的理解。“幸福就是我的中国梦,生活在一个和自己节奏一致的城市,认真工作,享受生活,认识一群兴趣相同的朋友,实现自己的理想,然后就是幸福的无忧无虑。比起用量化的东西衡量自己是否成功,我更愿意花时间做自己愿意的事情。”蔡芷敏说。
而徐林则表示,“我打算在未来几年规划时间去北京、上海、西藏等更多的地方,了解更多的人和事,不知道这算不算梦想。”
在采访中,台湾学生总是给人一种谦虚谨慎却又思维活跃的直观印象。他们有人是作为交换生来到这里,有人是高中毕业便来到这里求学,有人只是旅途经过……凭借从小在台湾所受的教育,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生活态度与大陆孩子有许多不同之处;又因为有机会深入了解大陆,使他们能够更敏锐地把握和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与他们在西安土生土长的同学们相比,台湾学生可能不那么关注两岸政治,而是更关心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事情,或许用务实形容他们更贴切。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