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行动遇困局 薪水低没保障期望高成主要原因(2)
现象二没保障前途不明朗
企业用工还存在一个问题,一些超市、门店几乎在“天天招工”,店门上贴着“招聘服务员,待遇面议,此广告长期有效”的招聘启事,仔细研究一下,究竟是打工仔个个“胸怀大志”、“眼高手低”看不上店员、服务员的活,还是背后有其他啥原因?市人社管理部门的业内人士道出实情:这是老板想用低薪雇个“廉价工”,不这样“天天招工”,早上就没人给他开门迎客了!
据调查,现在求职者看重的是发展前途、企业文化、社会保障是否健全等,而宝鸡餐饮业、洗浴业、销售业的一些企业,老板一般不和求职者签劳动合同,即便签也是不太规范的合同,同时缴社会保险的少。求职者感觉在这些单位没有外出学习、培训、深造的机会。3月1日,几位在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找工作的年轻人说,这种长期都在招工的工作岗位基本都干不长久,只能算是个临时活,实在找不下工作了去干几天还行。因为这些工作没地位、待遇低不说,主要是没有劳动保险,生病、生育、养老等都没保障。
思索与出路——
完善社保留人才孔雀不再“东南飞”“企业文化氛围不浓厚、社保不健全,这是造成企业招工难的另一原因,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宝鸡的孔雀只好‘东南飞’,本地企业招工会更难。”宝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科副科长何宏健说,在为员工办理社保方面,东南沿海城市确实做得好,宝鸡技工愿意在外地创业就是这个原因。国家《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满,企业就应当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缴纳“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基本保险。而宝鸡市的少数餐馆老板、浴场经理认为务工者是“临时工”,不愿和务工者签合同,也不办理或办不全保险,这是错误的。目前,我国企业已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企业各类职工都享有平等的权利,相较于过去的正式职工而言的“临时工”已不复存在,因此企业应无条件地给“临时工”办保险、签合同,留住人才。求职者一旦遭遇老板不签合同、不买保险的,可以拨打市人社局劳动监察支队举报电话3901233,或劳动保障热线12333进行投诉。
现象三期望高盲目外流多
在企业遭遇“用工荒”的同时,宝鸡求职者还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一是盲目外出欲“淘金”者多。陇县、千阳一些山区的普通技工,喜欢到深圳、宁波等外地城市去闯荡,他们外出务工的目的很明确,外地薪资高,打工挣钱还能长见识!张兵说,这种择业方式也不错,但要因人而异,不能盲目随大流外出。如果能在本地找到合适的工作,最好就不要外出了。陇县东风镇王海兵和他的几个同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前几年他们在深圳干车工月工资3500元,除去房租800元,吃饭1400元,厂里扣掉“五险”500多元,到手不到1000元,一年下来攒不下多少钱。去年他们回到宝鸡后在高新区一家公司工作,虽说一月工资不到2000元,可吃饭、房租便宜,一月最少净落1200多元。这样一算,在宝鸡打工还真划算!
二是过分要求专业对口,期望值高,频繁跳槽,增加了就业成本。一些大学毕业生抱着自己的专业不放,希望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但往往事与愿违,增加了就业难度。
三是吃苦性较差,劳动强度大、环境差些的岗位,薪酬再高,一些人宁愿赋闲也不愿去干。如建筑行业的泥工、小工等,很多年轻人都吃不了苦,不愿干又脏又累的活,因此这些岗位也难招工。
一边是企业“用工荒”,一边是求职者等待、观望薪酬高又轻松的工作,于是出现了目前较为尴尬的用工状况。
思索与出路——
捧上饭碗再择业稳定之后再“跳槽”
市职介中心职介部部长王宇军讲,目前,宝鸡用工已从临时性短缺变为长期性短缺,对于求职者而言,不管在外地创业,还是在本地择业,都要根据自身条件做出选择。外地薪水高,消费也高,宝鸡薪水低,可消费也低,还能照顾上家里,各有利弊,不能看别人在外地挣了钱,自己也盲目往外跑。年轻大学生、城镇下岗职工要及时转变就业观念,不要过分追求专业对口,先就业、再择业,频繁跳槽只会增加就业成本。
记者了解到,今年宝鸡市人才市场呈现两大变化,对招工、就业都有利。一是宝鸡本地招工的企业多了,占总用工单位的一半还多;二是薪酬待遇比去年整体提高了15%左右。从3月初到3月20日左右,宝鸡还要举办40场招聘会,提供4万多个岗位,急需机械加工、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批发零售等人才。
春风吹绿大地,春风送来希望,在全市此起彼伏的“春风行动”里,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企业和求职者达成意向,为社会经济发展共同出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