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宝鸡书画市场“为啥不温不火?”

2013-03-02 09:51  宝鸡日报  字号:T|T

春节前后,正是书画市场最活跃的时期,精美的书画作品不仅是收藏的珍品,更是馈赠亲友的佳礼。但宝鸡市的书画市场在春节期间并没有什么作为,市区火车站附近,成排的画廊大门紧锁,直到农历正月初七才陆续开门迎客,继续按部就班地做着清淡如水的生意。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并不缺书画家的宝鸡书画市场如此清淡?记者采访了宝鸡市多位书画创作者、画廊经营者,倾听了他们的分析和建议。

云山雾罩的“名家”

作为一个普通的书画消费者,面对宝鸡市书画家和作品的时候,往往一头雾水——谁是宝鸡的知名书画家?这些作品的艺术水平到底有没有一个公允的标准?花去一两个月工资买回来的书画,究竟值不值这么多钱?这些问题,在宝鸡市书画市场上,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也许有人会说,艺术品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喜欢就是好东西。但从目前宝鸡市书画市场的状况来看,此事无关艺术风格,而是因为艺术水平参差不齐。

根据通常经验,书画家的知名度由其年龄、资历以及担任的职务来决定。年龄和资历是没办法改变的,但从“职务”下手还是可行的。正因为如此,不少人花费在谋取各种职务和“名头”上的精力远远超过了创作,甚至还有自立山头、自封“官职”的乱象。

在宝鸡,我们会发现有很多民间自行成立的“画院”、“书院”。由这些民间组织衍生出的“院长”、“副院长”、“主席”和“副主席”等职务,便如插葱一样,比较多。对于初涉此道的书画收藏者来说,这种看似很有“派头”的职务,的确能为他们的作品加价不少。但是,这样的职务含金量能有多少呢?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特聘专家、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东风告诉记者,这种现象不是宝鸡独有,其实在全国不少城市都很盛行。从市场角度来看,这些组织是以卖出作品盈利为目的,作品价格的高低不是由艺术水平决定,而是自立山头自“封官”,以“名头”使自己的作品博得高价。

李东风告诉记者,四川省乐山市将所有民间书画院、协会等进行整合,成立“嘉州画院”。这样就没了众多的“院长”、“副院长”,而是把画家的艺术水平放在一个标准下进行衡量,在收藏者心目中,“嘉州画院”的标准可信度相当高。而那里的画家要想获得更高的排名,只能拿作品说话。

酒香也怕巷子深。书画家的知名度还存在是否积极宣传主动走向市场的问题。

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宝鸡文理学院美术系副主任王宝强告诉记者,宝鸡市有许多在业界德高望重、资历辈分颇高的书画界老前辈。但是他们不注重宣传,也不主动走向市场,导致在普通收藏者中知名度偏低。反倒是一些年轻、资历较浅的画家,虽然作品不够成熟,但是他们的市场意识很强,平时非常重视宣传,甚至会炒作自己和作品,作品价格也就“水涨船高”。但是这种只一味宣传,不潜心研究艺术的做法,只能让书画市场失去公信力。

由于书画家知名度与艺术水平的不对等,许多艺术投资者不得不放弃宝鸡市书画市场,去寻找更“透明”的投资环境。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团市委开展多种形式志愿服务活动

2013-02-27 14:43阅读

西安市开展环境治理一号工程 治污减霾还百姓碧水蓝天

2013-02-25 11:15阅读

陇县“背社火”上的小孩

2013-02-22 23:26阅读

西安市集中开展“春风行动”招聘会系列活动

2013-02-19 00:28阅读

视听饕餮盛宴尽享陕味新年 陕西广播电视台春节精彩呈现

2013-02-10 16:53阅读

2013年1月中国好人榜揭晓 西安7人入选榜单

2013-02-04 10:41阅读

莲湖红庙坡街道强化督查公共文明引导工作

2013-01-31 00:2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