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蝴蝶”手表在时间的长河中化蝶而去(3)
期盼蝴蝶再飞舞
面对企业破产,包括表厂职工在内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计划经济时代产品销售无忧,但市场经济的到来,电子手表出现并抢占市场,机械手表没有了市场优势。人们生活消费观念的变化,也使蝴蝶手表厂雪上加霜。原来的消费者以戴手表为荣,而近年来随着传呼机和手机的普及,手表的计时功能已被削弱。某业内人士介绍说,他已经十多年不戴手表了,而且家里已经积攒了10多块曾经令人羡慕的手表。因为生活消费观念的变化,全国手表行业已整体跌入发展低谷。
当然,没有及时踏上市场需求的节拍,和生活消费观念的变化只是蝴蝶手表厂在市场竞争中失败的外因。技改缓慢、生产成本增大、冗员过多企业负担太大等也让蝴蝶手表厂丧失了脱困良机。据介绍,面对市场和消费观念的瞬间变化,蝴蝶手表厂也曾经投入资金搞技改,但速度缓慢陷入了“不技改等死,搞技改早死”的怪圈,而且生产装饰类手表因成本增加市场销售疲软,企业辉煌时大办学校医院广进人员,造成企业人员达到2400多人,负担沉重。国有企业的滞后机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无法扭转企业的发展下滑。曾经香飘全国的蝴蝶陷入了困境,而且回天乏力。据介绍,蝴蝶手表厂1994年被列为西安市重点扭亏企业,1996年被列为西安市特困企业,1999年被列为国家、省、市重点脱困企业。尽管国家对蝴蝶手表厂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扶持,想尽一切能力让蝴蝶东山再起,但蝴蝶的坠落命运已经无法挽回,到2002年仍未扭转亏损的局面。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依据“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和优胜劣汰的原则,通过市场机制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推进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重组,已经成为当今国有企业摆脱计划经济包袱,迎头赶上市场大潮的重要途径。为了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国有企业改制的有关精神,陕西省于2000年2月18日出台了陕政发[2000]6号文件《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国有企业破产兼并和债转股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明确指出:对产品没有市场、长期亏损、扭亏无望和资源枯竭的国有企业,特别是纺织、冶金、煤炭、有色、机械等行业,将本着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国力与社会承受力相适应的原则,稳妥、规范操作破产工作。
2000年11月10日,西安蝴蝶手表厂经国家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领导小组[2000]38号文批准破产。该厂作为全国被批准的48家企业之一,也是西安市2000年上报破产的24家企业中唯一被国家批准的企业,西安蝴蝶手表厂的破产属于国家破产项目计划内的政策性破产,区别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规定的非政策性破产。据了解,国有企业破产可以采取两种类型:政策性破产和非政策性破产。非政策性破产的企业财产处置所得,除支付破产清算费用外,必须用于按比例清偿债务,银行及其他债务国家不予核销,破产企业的最低生活费只能由当地政府补贴、民政救济和社会保险渠道解决。而政策性破产,国家拿钱“消化”银行贷款呆账,财产处置所得首先用于安置职工,资产变现后不足以安置职工时,需由同级政府的财政予以依托补齐,国有债权银行可按照国家核销呆账准备金计划,将破产企业所欠债务(本息)予以核销。如蝴蝶手表厂,按规定可核销该厂近2亿元的欠银行资金。资产变现所得,首先用于安置职工。而职工也可从中享受提前退休、企业所欠工资和医疗费以及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等可望保证等诸多优惠。对于离退休人员的各种待遇,水平不会降低。这些无疑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国有企业职工的关心和照顾。
记者在蝴蝶厂了解到,西安高新区某著名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渭南某大型矿业公司,都有意“接盘”蝴蝶手表厂。据有关人士介绍,由于许多事宜尚未最后确定,故不便公开透漏对方名称和详细的重组方案。昔日辉煌的“蝴蝶”,明天是否会再次“飞舞”,某种意义上将取决于与这两家的具体合作。据了解,西安高新区的股份公司,是一个拥有数十亿资产的大型科技企业集团,集团旗下有一家在主板上市的分公司,有参股及控股企业十多家,业务广泛,实力雄厚。如果该公司全面接手的话,拟投资6500万元建立一个数码工业园,建立一批光端机、通讯接插件等高科技产品生产装配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表示将寻求与其他优势企业合作合资,发展手表业。这就意味着,“蝴蝶”手表也许会在未来某一天,再度“飞舞”,但是否仍叫“蝴蝶”,则尚未可知。另一家国内有名的有色金属企业,也想兼并“蝴蝶”手表厂,具体的办法未见透露。不管怎样,蝴蝶厂的破产,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破产。不良资产的核销,只会使“蝴蝶”“沉重的翅膀”在市场经济的阳光下经过“蜕变”变得更加轻盈,而由此与强势企业联手“起舞”的新生活,也将因为可以“高飞”从而更明亮艳丽,无限生动起来。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