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蝴蝶”手表在时间的长河中化蝶而去(2)
最早的兴奋变成了沉重。告别了老王,记者继续在厂区闲转。没有人说话,只有风吹动树叶的声音,以及阳光透过树叶撒下的斑驳。老王说,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看到蝴蝶表厂再运转起来,这个问题谁也不知道。市面上流通着各式手表:天梭、西铁城、卡西欧、浪琴、劳力士……它们有的昂贵,有的适中,却都产自他国异地。再看看国货,又能叫出几个名字?关于蝴蝶手表,大多是怀念,也有人在囤货,更多的人是感慨,希望蝴蝶表厂能够化蝶再起。然而破了产的厂子又怎样能够再运作呢?设备老化、技术陈旧,诸多品牌层出不穷,这并非易事。
待记者准备返回时,已是傍晚。落日的余晖照在杜陵塬上,高大的建筑扯着长长的影子。有人在清理陈年的落叶,空荡荡的厂区内回响着“哗啦哗啦”的打扫声。表厂辉煌不再,所有的风光都圈锢在这座颓败又寂静的厂区里。唯一欣慰的是,“蝴蝶表”这三个字,变成了开启记忆的密码,一碰触,便是回忆。
破产是无奈的选择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年轻人结婚时的“老三件”(手表、缝纫机、自行车)中,拥有一块蝴蝶手表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蝴蝶表厂是1969年原轻工部在陕投资兴建的国有全资企业,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现有在册职工2481人,其中专业科技人员500余人,离退休职工736人,企业有专业机械加工设备200多台套,曾为国家作出过重大贡献,上缴利税5个多亿,多次被评为西安和陕西省名牌产品,一度是西安和陕西人的骄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外名表劳力士、欧米茄长驱直入,国内飞亚达等一批钟表界新星耀眼,手表不再作为生活奢侈品,“蝴蝶”手表正在被时代和社会淡忘。加之产品老旧、管理落后、国企体制弊端等多方面原因,昔日红火一时的“蝴蝶”再也扇动不起沉重而美丽的翅膀,举步维艰,只能勉强维持厂子运行。1997年机械表生产线正式宣告停产。尽管厂方也曾多方努力,包括成立奥威公司、在西安高新区建立70亩地2万多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对外招商、以及对外公开出租瑞士、日本、德国先进的生产设备,搞来料加工等,但始终都未能扭转该厂整体经营的颓势。根据该厂1999年底的财务报表,西安蝴蝶手表厂企业总资产为1.5064亿元,总负债1.94169亿元,资产负债率124.4%,累计亏损1.0558亿元,严重资不抵债,运转困难,多数职工下岗。
作为全国三大手表生产基地之一,1969年落户西安市长安区的西安蝴蝶手表厂曾经创造了20多年的炫目辉煌。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三大件是当时人们生活消费的潮流,蝴蝶手表顺应时势供不应求。据介绍,和蝴蝶手表厂同期建厂的还有北京、天津,因为蝴蝶手表设计新颖时尚,而且技术领先,全国惟一的手表检测中心随后也落户西安。在蝴蝶手表厂的辉煌时期,伴随着陕西人民广播电台“蝴蝶手表为您报时”的电波,蝴蝶手表一飞冲天从西安飞向全国,全国各地的订单像蝴蝶一样纷纷闻香而来,订户每天排着队抢货。出门办事,对方一听是蝴蝶手表厂的就马上笑脸相迎,然后拉关系走后门买手表。很多有关系的人,以想方设法调进蝴蝶手表厂为荣。作为与北京、天津齐名的全国三大手表生产基地之一,1969年落户西安市长安区的西安蝴蝶手表厂曾经创造了20多年的炫目辉煌。从建厂之初到1992年,累计上缴国家利税5.06亿元,相当于10个蝴蝶手表厂的注册资金。短暂的辉煌,迅速的衰落,引人深思。计划经济时代,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三大件是当时人们生活消费的潮流,蝴蝶手表顺应时势供不应求,销售无忧。但市场经济的到来,电子手表出现并迅速抢占市场,机械手表没有了市场优势,而且电子手表价格便宜,计时准确到秒,设计也更加时尚新颖,机械手表的市场被电子手表无情吞噬了。呼机、手机等随身电子产品的计时功能更是一度让国产手表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高雅生活的消费观念,也使以蝴蝶手表为代表的国产表雪上加霜。蝴蝶手表厂从1994年起相继被列为市、省、国家重点扭亏、脱困企业,尽管受到了大量政策和资金扶持,但蝴蝶的坠落命运已经无法挽回,连续8年累计亏损1.28亿元,总负债2.14亿元。2002年底,蝴蝶手表厂政策性破产。美丽的蝴蝶香消玉殒。在这种情况下,该厂于2000年2月编制破产预案,并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联席会议通过上报,国家批准其破产。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