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塬藏着章丘知县的墓志铭
神道碑旁还藏有一块墓志铭碑
在金台区陵原乡马家塬村村口十字处,矗立着一尊器宇不凡的碑阙,正面书刻“诰封文林郎山东济南府章丘县知县马公神道”,背面书刻“诰授奉直大夫刑部山东清吏司主政渭阳马公神道”。这尊碑阙,系十二年前马家塬村的近百户马姓村民集体捐资助工重立的。村民说,碑主马公,生前在山东做官,口碑甚好,死后落叶归根坟茔迁回。虽然马公的直系后人早已迁居外地,但同为马姓人,他们有责任把这尊神道碑重立起来,保护起来。
细看碑阙却有两个年款,正面落款“康熙岁次庚寅”等字样,背面年款为“乾隆八年”,而且,两面的石材、字体根本不同,实际上这是两块碑,两块神道碑记载了马公的不同官职而已。
村民证实了记者的猜测,这两块碑当年确实是被村民背靠背砌在一起的。村支书马续斌说,其实还有一块马公的墓志铭碑,最早是埋在地下的,12年前从后山寺马公墓地移并过来,现在这块墓志铭碑,就砌在神道碑的侧墙上。
说着,他用手掌在侧墙的黄色涂料上抹了抹,墙皮掉了,镌刻着许多小字的一块方形石碑显露出来,再用水冲,小碑的字迹愈发清晰了。
马知县白叟黄童莫不爱之
这是一块竖行38行,每行刻三十多字、共计约刻1300多字的墓志铭碑。碑文题目、勒石年款都和“乾隆八年”神道碑一致,看来是同时启立。吏部官员沈士达、索郎缄、党丕基分别为之撰文、书丹和题(神道碑题),铭文的末尾刻着“不孝男仪周、希周、遵周泣血纳石”。
这名叫马渭阳的知县是个什么样的人?在他身后,能叫皇帝封他,子孙立碑敬他,甚至在数百年后,还有许多人出资出劳重立他的碑刻?
细细品读铭文后,一个“终身从无疾言遽色”、“手书口答笔不停书,判断之下人皆称心满意而去”的地方勤官能吏凸显而出。
碑文说,马公是西紫原(今马家塬)人士,在五个兄弟里行三,九岁能文,后来中了秀才、举人,只是三度无缘“南宫”(进士)。一次偶然的机缘,他被一名姓张的藩台看中并举荐为章丘令,上任后,他移风易俗,“养民”,“祷雨”,“治河”,做了许多善政,加之为人处世温和务实,以至“缙绅先生称叹不已,穷乡僻壤白叟黄童亦莫不爱之慕之誉之”,人见人爱,用现在的话说这叫“把人给活出来了”!雍正五年(1727),马公在山东去世,寿74岁。他死后落叶归根,仍旧回到了西紫原。
洋洋洒洒的千字铭文字形娟秀,能看出无论书法还是刻功都不凡,更能看出来,马公的三个儿子对父亲的无限热爱和绵长的追念。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