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帖姓”生活在岐山的蒙古帝国后人?

2012-12-31 10:05  宝鸡日报  字号:T|T

自古,孩童都将“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熟背,但在《百家姓》中却寻不到一个独特姓氏——帖姓。被遗忘于百家姓,甚至千家姓之外的“帖”,却可以在岐山县凤鸣镇帖家河村觅得它的踪影。帖姓从何起源?为何这么稀少?帖家人是谁的后人,为何他们在西岐大地上繁衍生息?为此,我们寻访了帖家河村的帖姓后人们,揭开居住在宝鸡的帖姓族人的神秘面纱。

来自“帖木儿帝国”的姓氏

“小时候历史课上讲到蒙古人帖木儿(帖木儿帝国开国君主),我总算见到跟我姓氏一样的历史名人了,老师突然一拍我的头,笑着说‘你就是帖木儿的后代!’”。岐山县凤鸣镇帖家河村村民帖积仓脸上洋溢着对“帖”姓的自豪感。

的确,说起帖姓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曾经盛极一时的蒙古族王国——帖木儿帝国,据说他的统治者帖木儿就是帖姓最早的起源。1370年后,帖木儿帝国的铁蹄曾踏上远达欧洲的领土,归顺的臣民们纷纷给自己取了契合统治阶级的蒙古族名字,如“帖木送儿”“帖木烈思”“明里帖木儿”等,以显示自己归顺帝国统治,是帖木儿的国民。之后,他们的后代就取首字“帖”为自己的姓氏,流传至今。

除此之外,姓氏中的“少数派”——帖姓与“姓氏大户”——铁姓,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音译书写的不同,在蒙古语中意为钢铁的“帖木儿”,也写为“铁木儿”或“贴木儿”。人们以音取姓,在书写时,造成了音同但字不同的现象,因此“帖”姓与“铁”姓就像两兄弟,本为同源,但伴着历史的长河流淌,最终有了自己的族群。如今,帖姓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虽稀少罕见,但其后人仍在谱写着他们的姓氏文化。

我们的蒙古先祖是好人

在岐山县凤鸣镇有一个沿河而建的古老村落——帖家河村,村委会主任李锁长介绍说:“我们村里三分之一的人家都姓帖,这在宝鸡地区是独一的,全市也就在这里可以找到帖姓人。原来的村名与‘帖’无关,为了这个突出特点,村子特意改名为帖家河村。”

为什么源于蒙古语的帖姓,其后人会在关中大地上聚居繁衍?这里,流传着一段有关蒙古先祖的传说。

元朝时,帖家河村地区叫做水北里,由两个姓帖的蒙古人管理。当时的蒙古统治者将人分为四等:一是蒙古人;二是色目人,即通过眼睛的颜色划分,眼睛不是黑色的就划为色目人,其中包括西夏等西北各少数民族;三是汉人,包括契丹、女真和原来金朝统治下的汉人;四是南人,指长江以南的汉人和西南各少数民族。蒙古人有着绝对的统治权,尤其对待最下等的汉人十分残暴凶狠。但在水北里,两个蒙古里正(相当于现在的村支书、村主任)态度温和,不但不施暴政还保护村民免受欺辱。村民们并不因他们是蒙古人而畏惧、憎恨,相反与他们产生了深厚感情,和谐相处。

明朝推翻元朝统治后,汉人对蒙古人压抑已久的仇恨爆发,各地都在“杀鞑子”报仇,而水北里的村民们却将这两个蒙古人保护起来,村民们说:“他们两个是好人,对我们有恩,杀不得!”于是,两人因村民们免遭杀害,并在这里安了家,成为这里的帖姓人的先祖。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安塞掀起年末护照和港澳通行证办理热潮

2012-12-26 10:42阅读

“西府石狮”“张口”说民俗

2012-12-14 10:40阅读

碑林八旬老人义务帮人卖菜入围“碑林好人”候选人

2012-12-04 16:38阅读

廉价鸭绒竟是鸭毛 定做羽绒服有猫腻

2012-11-20 11:21阅读

莲湖区举行第四届“水滴”社区邻里节 80后干部献唱

2012-10-31 12:40阅读

武生杨运:好功夫拿命换来

2012-10-13 13:23阅读

“掘战达人”古都争锋对决 绿色节油概念引领风尚

2012-09-22 17:4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