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讲故事的“民间环保人”(2)
洞庭湖的鸟儿敢飞了
素有“湿地王国”之称的岳阳市境内有大小河流300多条、1.3万多座水库、600万亩水稻田。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是列入我国首批国际湿地名录,因拥有数十万只在此越冬的候鸟,岳阳市被称为“中国观鸟之都”。但是,每到冬季,盗猎鸟类猖獗,一年四季滥渔。
岳阳市环保志愿者协会创办人朱再保为此倡议设立了全国湿地系统唯一的“冬季爱鸟节”,已连续举办28届无间断。
2005年以来,协会在环东洞庭湖的4个县区,发动80多个社区(村组)的70万公众,开展了“创建生态文明社区、打造洞庭平安湿地”网络行动,倡导践行“护鸟、护鱼、护水、护一切生物”的“湿地四护”,以及“不网捕、不毒杀、不买卖、不食用洞庭候鸟”的“护鸟四不公约”。社区、村组、家庭、父子分别签订“四护四不”承诺书,其监督者就是20万在校的“湿地小天使”,杜绝了重大盗鸟案件的发生。
有一年,洞庭湖发生冬汛,湖水陡涨7米,鸟类栖息与觅食地淹没湖底,鸟类发生了饥荒。协会立即在7万名会员中发动献爱心,共捐款购买稻谷15吨救助鸟类,并成立“助鸟小基金”以备后用。
在2011年10月召开的“亚洲湿地论坛”上,岳阳市环保志愿者协会代表中国环保NGO出席,岳阳市民间湿地保护运动的经验进行了广泛推介和交流。
“莲花味精模式”及其复制
在我国环保行业,“莲花味精模式”可谓妇孺皆知。淮河卫士与企业从对立对抗走向对话,以公众的深度参与促进了企业的深度治理。
淮河卫士一开始就在莲花味精的大门口挂上了“环境信息公示牌”,每天公示污水排放量、排放到何处、PH值、COD、氨氮等环境内容,让公众获取详细的第一手环境信息,从而有效监督企业。
莲花味精根据淮河卫士深入企业查看污水产生、收集、处理和排放全过程后提出的整改意见,瞄准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下功夫,先后进行余热、废水的循环利用,还把作为肥料排放的味精废渣生产成有机肥。不仅收回用于环保的全部投资,每年还实现环保净盈利2200万元,每天减少污水排放量11万吨。
淮河水质由此持续好转,当年夏季就发现了淮河水质清澈的标志性生物“桃花水母”。“莲花味精模式”得到广泛认可后,还在桐柏山、重庆市的几家环保项目点成功复制。在今年芯世界社会创新活动中,淮河卫士的“莲花味精模式”项目获得大奖。
生活垃圾是蚯蚓的美餐
把胡萝卜渣给蚯蚓吃,蚯蚓拉出萝卜色的粪便!臭鸡蛋扔给蚯蚓后,发现周围小蚯蚓密布,臭味渐渐消失!这是河北“地球之友”的志愿者们无意间发现的现象。
河北“地球之友”原本想成立一个生态保护社团,却不料走进了“生活垃圾分类及利用”的探索之中。垃圾分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好奇心把他们留了下来。
当他们发现蚯蚓的上述变化后,便将香蕉皮、烂苹果、西瓜皮、臭鱼、餐巾纸、木瓜皮、烂西红柿等等,凡是准备扔掉的非盐的所有有机余料不断投入蚯蚓箱中。神奇的蚯蚓不断给他们带来惊喜:人类生活所产生的所有非含盐的食品余料蚯蚓都可以吃,排出的是细土状的蚯蚓肥,垃圾直接变成了土。为此,他们提出“借助自然朋友蚯蚓就地处理利用湿性垃圾”的观点,并研制了若干种类型的蚯蚓养殖箱,方便养殖和使用。
有些食品余料蚯蚓不能吃,而鸡可以吃,比如大葱叶、蒜苗、剩菜汤,养一两只母鸡,可以帮助家庭消耗餐厨余料。大部分不腐烂的有机余料都可以作为鸡的食品消耗掉。养鸡还可以给宝宝们提供新鲜的生态鸡蛋。
鸡和蚯蚓的作用是互补与合作,家中的有机余料几乎都得到利用,需要扔掉的就非常有限了。鸡粪、蚯蚓粪经过发酵就是有机肥,可以用来种韭菜、葡萄、种花、种菜。如此,就形成一个微型绿色生态循环链,实现“零生活垃圾”的目标也就不再遥不可及了,可谓一举“N”得。
个人是家庭的成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人、一个家庭是否选择低碳生活,是否把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对于社会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实现“保护环境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每个家庭及其成员树立生态伦理新观念。为了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每天请你自问一句:今天你环保了吗?你扔的垃圾分类了吗?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