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种野生鸟“爱”上宝鸡(2)
天蓝山青水碧——宝鸡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喜人
“鸟儿种类和数量的增加,反映出宝鸡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这样评价道。
他说,历届宝鸡市委、市政府都把造林绿化、改善环境作为造福人民、加快发展的大事,一届接着一届干,每届都有新进展。
回头望,我市进入新世纪以来,确定了创建中国西部最佳人居环境和最佳投资环境的发展目标,绿色战役接连打响,先后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国”字号殊荣。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新亮点。金渭湖被国家黄河委誉为“北方河流治理中寻求人水和谐共处的一项具有代表意义的工程”,渭河生态治理工程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呈现出了湖湖相连、湖园相间的生态景观。
目前,我市拥有国家和省市级森林公园10处,国家湿地公园3个,自然保护区8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3.7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4.05平方米。
所有市民都感受到了“绿色宝鸡”的惬意: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常年有水。空气净了,水质好了,林子大了,鸟儿多了。市民置身于自然之中,尽享自然之趣。
今年秋季,市委、市政府提出率先推进关中大地园林化建设的构想,以“关中大地园林化、宝鸡要当排头兵”的大气魄和新目标,力争用5年时间,率先基本实现大地园林化,森林覆盖率超过55%,并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市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力争实现园林县城全覆盖。
陕西省林业厅厅长张社年,在《宝鸡鸟类》一书的序言中说,森林成为宝鸡科学发展的战略资源,也为各种鸟儿提供了优越的栖息环境和繁衍场所,宝鸡境内鸟类资源呈现出明显增长和扩大态势。
市民爱鸟护鸟——鸟儿在宝鸡生活有“安全感”
“鸟类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野生动物。”《宝鸡鸟类》一书的编委陈涛长年从事林业工作,他深有感触地说,鸟是人类的朋友,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的宝贵资源,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更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使命。
近两年,市民爱鸟护鸟意识大大提高,爱鸟护鸟已经成为习惯:
今年7月13日上午,宝鸡富士特钛业公司的一名工人,在厂区门口捡到一只受伤的雏鹰,看起来十分可怜,他就拿来面包和水实施救助。但小家伙滴水不进,让他十分着急。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他们将其送到了市野生动物保护站。专家鉴定确认是老鹰,也叫苍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无独有偶。11月9日下午,市区英达路中段一家店铺的两名店员,发现附近树下有一只翅膀受伤的鸟,就将它带回店里精心照顾。可是几天过去了,鸟儿的伤势仍未痊愈,于是他们将鸟儿送到市动物园请求专家救治。原来这只鸟学名为凤头麦鸡,别称田凫,属野生鸟类,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去年11月,我市30多位爱鸟人士相聚植物园,在槐树上悬挂了数十个人工鸟巢,让生活在野外的鸟儿拥有自己的“保障房”。
这些普普通通的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认为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并不值得宣传和表扬。发生在全市各处的爱鸟护鸟行为还有许许多多。市民的呵护,让鸟儿在宝鸡生活得安全又舒适。
爱鸟人士建议——给鸟儿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如今的宝鸡,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生态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加强,在河流湿地、公园花丛、森林绿地,到处都能看到令人赏心悦目的鸟儿,宝鸡可谓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怎样更好地保护这些大自然的精灵?市民对此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
一是确定我市的“爱鸟周”,在此期间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比如:悬挂人工鸟巢,举办鸟类摄影展,发放和张贴爱鸟宣传画等。二是在渭河流域设立多个观鸟亭,让广大市民亲眼目睹丰富多彩的鸟类,增强人与鸟之间的情感。三是在公园和湖泊设立“安静区域”,禁止市民大声喧哗,给鸟类一个安静自由的空间。四是评选“市鸟”。目前我市已确定了市树、市花,唯独缺少市鸟。而国内一些城市,已经评选出了独具本地特色的“市鸟”。市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城市的名片,可以彰显城市魅力。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展现城市生态文明、促进社会综合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五是政府成立“爱鸟协会”,招募志愿者,让更多的市民加入到爱鸟护鸟的队伍中,参与各种保护鸟类的志愿活动。
绿树环绕、芳草如茵、花儿竞艳,相信随着宝鸡生态环境的持续提升,更多的珍稀鸟儿将在宝鸡湛蓝的天空中飞翔。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