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种野生鸟“爱”上宝鸡
刚一入冬,市区金渭湖又如期迎来了“小贵客”——成群的野生候鸟。每年这个时候,这些大自然的精灵都会从千万里之外飞翔而来,在这里度过舒适的“寒假”。据有关人士观察,金渭湖的野生鸟只是全市野生鸟类的一小部分,我市渭河流域以及南山、北坡和西山地区,遍布着野生鸟类。
那么,我市究竟有多少种野生鸟类?
322种!这是一个令宝鸡人自豪的数字。它来源于宝鸡市林业局与宝鸡市环保局共同编撰完成的《宝鸡鸟类》一书。据专业统计,全市现有鸟类17目61科322种,占全省465种的69.2%。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3种,二级保护鸟类25种,省重点保护鸟类20种,“三有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202种。可以说,宝鸡是全省拥有鸟类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是鸟类的天堂。
得知此消息,市委书记唐俊昌欣然题词: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
“爱鸟达人”自豪——宝鸡鸟儿越来越多
今年62岁的市民林向荣,是一位“爱鸟达人”。2004年冬季的一天,喜欢摄影的林向荣拿着相机,在宝鸡植物园里闲逛。他发现树上有一只鸟,就随手一拍,没想到,回家后越看越喜欢。于是,他下定决心,购买了专业相机,将宝鸡鸟类全部收入自己的镜头中。
林向荣原本打算,用两年时间将宝鸡鸟类全部拍摄完毕,然后转战全国。可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随着自己拍摄技术的不断进步,他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鸟类新品种,大白鹭、大天鹅、斑头雁、红腹锦鸡等等,一些在我市多年未见的野生鸟也纷纷闯入镜头。这些美丽的身姿,让他兴奋不已。
更令人惊奇的是,他竟然陆续发现了3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黑鹳:嘴、颈、腿甚长,属冬候鸟。上体黑色,有金属紫绿色光;尾羽黑褐色;下体胸部前呈黑褐色,其余纯白色;嘴、腿及脚均为红色。黑鹳在金台区六川河、眉县金渠镇蔡家崖村、渭滨区高家镇坊塘村及高新区马营镇等一带活动。
金雕:体长可达85厘米,翼展可达190厘米,嘴尖锐弯曲成钩状,属留鸟。上体暗褐色,背和两翼具有紫色光泽,翼下有一白斑,飞翔时尤其明显。在扶风、陇县、渭滨等山区地带分布。
白肩雕:体型比金雕小,为少见的旅鸟和冬候鸟。全身黑褐色,背部具有光泽,肩有白羽。头、颈为褐色,缀以黑斑。它有一个怪脾气,喜欢长时间蹲在一个地方不动,窥视猎物的到来。发现于太白县及渭河平原地区。
林向荣用了8年时间,在我市各地拍摄了数万幅野生鸟的图片,品种多达245种。他从拍摄野生鸟入手,逐步变成一位业余的鸟类专家,并且自发组织成立了“爱鸟协会”。“就拿金渭湖来说,现在已经成了鸟类公园。”林向荣自豪地说,2007年,金渭湖零星可见白鹭、苍鹭,并且停留时间短。到2010年,这两种鹭科鸟类就成了金渭湖的常客。而如今的金渭湖,时常可以见到11种鹭科和20余种鸭科鸟类,数量最多时达到了1000多只。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