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关爱的阳光洒向小山村——《我看到了最悲惨的景象》报道之后(2)
华县高塘镇泽口村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位于秦岭脚下山塬交汇处。这里雨水充沛,气候宜人,村子周围的玉米、豆苗和金银花长势非常好,南北走向的街道两旁农家院舍有序排列,新农村建设让这里的一切都在改变,但也有例外。
在村党支部书记沈智华和村主任沈占德的陪同下,记者一行来到了村头,沈智华指着眼前的一排厦房说:“这就‘舞蹈娃’沈新峰的家。”
这座院落太苍老了,被风雨剥蚀得面目全非。说是院落,但周围的院墙多处坍塌,仅剩下不足一米高的土堆堆,在这残垣断壁的尽头,三间破瓦房摇摇欲坠。
沈智华说,房子建于民国时期,经过百年的岁月,木料已腐朽,稍有震动也许就会散架,遇有大雨村上十分担心这家人的安全。
来到院中,一只小狗看到来人,“汪汪汪”地叫个不停,沈智华一面呵斥着小狗,一面喊道:“沈有良,出来,把狗拴住。”
听到喊声,从破旧的门洞里走出一位老人,看到记者,没有一句话语,目光呆滞。沈智华说,这就是主人沈有良,现年53岁,是村里的贫困户,其妻子韩慧草今年6月6日因癫痫病突发,一头栽进沼气池里窒息死亡,留下一位26岁患有“舞蹈病”的儿子和一个13岁的女儿,一家人住在摇摇欲坠的危房里艰难度日。
走进沈有良的家,记者看到一张老式钢丝床上,一个小伙一丝不挂爬在床上,双手在不停地挥舞,头部在使劲扭动,双脚背在身后,双腿不停摆动晃悠。
沈智华说:“这就是沈有良的儿子沈新峰,从小得上舞蹈病,村里人都叫他‘舞蹈娃’,可怜这孩子像个舞蹈机器,一天24小时都在舞动。沈有良曾带上孩子去过西安、渭南、华县,走过许多大医院,没有一家能治好孩子的怪病。这个跳舞怪病硬硬生生将这个家庭拖进贫困的深渊。”
看到记者手中的相机,“记者,给我和俩孩子照个合影像,”沈有良从床上拎起瘦弱的沈新峰,艰难地为其穿上一件上衣。由于孩子不停舞动,裤子实在无法穿上,就这样,沈有良抱着26岁的孩子沈新峰,将13岁的女儿叫到身旁,合拍了一张令人唏嘘的“全家福”。
沈智华说,沈新峰目前瘦弱的不到25公斤,你看大人一只手可以拎起,即使是这样的儿子,厚道善良父亲也不愿意放弃,一年365天伺候着儿子,26年如一日。目前沈有良不仅是生活特别困难,修缮房子更是当务之急,真怕一场暴雨袭来,把这一家子塌死在屋里。“这一家人靠啥生存?”记者问。“沈有良有个哥,名叫沈开仓,上辈的愿望是取‘开仓’‘有粮’之意,寄托富裕殷实的未来。目前,开仓在外打工,用微薄收入接济这个家庭。”支书沈智华回答。
沉默,还是沉默。“我看到了最悲惨的景象。”走出沈家,我对苍天说,我对大地说。
高天厚土啊!你“听”到了吗?
相关链接
舞蹈病又称风湿性舞蹈病。常发生于链球菌感染后,为急性风湿热中的神经系统症状。病变主要影响大脑皮层、基底节及小脑,由锥体外系功能失调所致。临床特征主要为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以5~15岁女性多见。青年期后发病率迅速下降,偶有成年妇女发病,主要为孕妇。脑炎、白喉、水痘、麻疹、百日咳等感染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和一氧化碳中毒等偶可引起本病。
舞蹈病在早期症状常不明显,表现为患者比平时不安宁,注意力不集中,学业退步,肢体动作笨拙,字迹歪斜和手中持物经常失落等。继而出现舞蹈样动作。这是一种极快的、不规则的、无目的和不自主的运动,起于一侧面部或一肢,逐渐扩大到一侧,再蔓延至对侧。此时行走、坐立、穿衣、握笔等动作发生障碍,面部有皱额、弄眉、眨眼、伸舌等奇异表情,严重的病例可有语言、咀嚼及吞咽困难。舞蹈样动作,在注意力集中或情绪激动时加重,入睡后消失。肌力常显得减弱,肌张力普遍降低,各关节可过度伸直,膝腱反射常消失,感觉无障碍。精神改变轻重不一,多数患者情绪不稳定,容易兴奋而致失眠。严重病例可有意识模糊、妄想、幻觉、躁动、木僵等,脑电图可显示异常慢波。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