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西安各大商店掀起“开学经济”热潮(4)
商家行为:抓机遇,销售额最大化
有关数据显示,国内学生用品消费者近2.5亿人,年消费接近100亿。其中购买力最强的是约2亿中小学生群体,其年支出高达近80亿元。为了分享“学生市场”这块诱人蛋糕,进入8月,商家们就开始以各种优惠促销活动抢占学生市场。
各大超市、商场都专门开设文具区域将各种与学生有关的商品摆在最显眼的地方吸引学生和家长。记者走访某大型商场的文具专柜,该商场负责文具和办公用品销售的经理介绍,近日,来购买学习用品的家长和孩子猛增,为了迎接开学,他们专门制作宣传标语和新的营销策略,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分类销售。小学阶段的学生选购的主要物品是书包和文具,平均花费在300元以上。文具专柜在每年开学前都是销售的旺季,但今年最走俏的是点读机,平时销售量都是每天3到4台,随着开学的到来,销量每天增至8到10台。并且已经持续了两周左右。
而在某电子商城,“学生特惠xxx元得千元手机及千兆流量”、“高考生购电脑送百元大礼包……”,这些开学大优惠活动吸引了不少学生和家长,一家苹果产品专卖店的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最近来购买手机、电脑这些产品的绝大多数都是高中或大学生,大概要超过80%的比例。“暑假结尾的这段时间尤其多,还有一些家长是带着孩子来买的。其中iPhone和iPad卖得比较好,而且这些孩子特别喜欢买最新款的。”这位店员还对记者表示,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是购买他们产品的一个主力消费人群。他们也从假期开始就做好应对策略,做好上货补货工作和优惠活动。
社会观点:家长需要理性引导
每个学生都希望在新学期有一个新面貌,和同学见面时能有新东西炫耀。“开学经济”由此落地生根。学生购买学习用具如书包、文具盒、尺子、橡皮、钢笔、自动笔、书皮、本子等,以及买生活用品衣服、鞋子、手表、电脑、手机等的时候难抵诱惑,加之攀比风气,他们盲目追求奢华。不少专家建议在开学消费的时候家长要理性对待,引导学生理性消费,培养健康的心态,让他们明白学生应以学习为主,不能进行盲目的攀比,教育孩子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要让“消费”成为“浪费”。
西北大学人文学院老师表示:“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更高水平的消费,家长给学生买一些品牌、时尚的生活用品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家长一味纵容学生追潮流、赶时尚,会促使学生相互攀比,不利于学生心理建设,更不利于学生融入社会生活,容易造成大学生就业后的心理落差感。”
高新区某小学教导主任则说:“攀比风气应该是现在学生消费的一大动力,很多学生在买铅笔时都要讲究名牌,他们经常会聚集在一起讨论某位同学的东西是否是名牌。你知道,学校再怎么教育都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如果不配合,学校教育的力度可能会大大削弱。”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学生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尚不健全,对于物质的价值判断完全受成人影响。所以他们在消费行为中需要家长引导。在这个渐渐以独生子女为主的社会里,爱孩子无可厚非,但溺爱孩子终究不是什么好事。无论家庭条件好坏,在给学生购买学习和生活用品时都应做到“适度”。开学消费中学生要理性,家长更要理智,家长应该从生活中的小事,如购买一块橡皮做起,积极教育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记者 张域源)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