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走进陕北那一孔孔窑洞

2011-02-23 20:40  兵马俑在线  字号:T|T

火辣辣的黄河水,日夜向东流,苍茫的黄土高原上,血性的人们演绎着一个个血性的故事,如果非要说这血性的故事有个见证地,想必就是窑洞。很久很久以前,风从遥远的北方把黄土带到中国的西北高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于是就形成了陕北这块面积广阔、土层绵厚的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自从有了人,便有了窑洞。而这些窑洞正是黄帝子孙繁衍、生息、创造灿烂文化的地方。

人类从文明的早期,已经学会利用自然界的材料为人类服务,遍及黄土高原的“窑洞”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这种充分利用自然材料,易于施工的地下建筑形式包含了中国最古老的建筑文化和哲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生态建筑的认识和学习具有无可比拟的研究价值。

由于文明的飞速发展,适应不了我们社会生活发展的窑洞被甩到了后面,这种不能满足我们当代生活标准所接受的质量与安全规范的最古老建筑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发挥本地自然材料特性的“窑洞”,却具有很强的生态意义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最符合我们当代社会所倡导的生态建筑文化范畴的典范。那么,让我们一起去探寻那些古老而神秘,掩藏在黄土地下的原生态窑洞……

黄土文化的重要象征

位于黄河中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延安地区,无论是城镇或乡村,时至今日,窑洞仍是人们最主要的居住形式。人类的居室大都因地制宜而营造,在黄土高原表现得尤为突出。黄土高原的土崖畔上,正是开掘洞窟的天然地形。土窑洞省工省力,冬暖夏凉,十分适宜居住生活。早在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就在以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和浅穴居,并逐渐形成聚落。

陕北窑洞民居是我国黄土文化的重要象征,是原生态与生土建筑的代表,它是我国建筑文化中的宝贵遗产,是研究陕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的历史与人文故事,首先是从窑洞民居开始,只有真正弄懂窑洞民居,才能清楚地了解陕北的一切,原生态文化与黄土窑洞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所以,窑洞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居住”空间环境,更是陕北文化与艺术的发源地。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生生不息的陕北人民在此创造了独特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一个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们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们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映象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