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聚焦生态文明 浐灞生态区发展获认可
浐灞生态区鸟瞰图
2015年以来,浐灞生态区切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在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切实抓好创建森林城市、治污减霾等重点工作,并通过再生水利用、绿道网建设等方式,持续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并取得丰硕成果。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也一度纷纷聚焦浐灞生态区生态治理成果,有效地提高了区域生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央视《新闻联播》以《西安: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齐头并进》为题报道了西安市实施全方位环境治理的成就,重点介绍了西安通过实施“八水润西安”、秦岭北麓保护等一系列生态改造工程,让城市生态环境明显好转,集中展示了生态区生态治理成果、世博园“婚纱摄影基地”等自然美景,片中还直播了市民对浐灞生态区的赞美:“水面很大、树木很多、绿化挺好,空气非常清新,看着心情非常好!”央视二套《第一时间》栏目播出专题报道《浐灞湿地百鸟齐飞》,聚焦生态区生态建设成果,重点报道了浐灞湿地百鸟齐飞的美丽景象。
此外,《光明日报》以“擦亮生态文明底色”为主题,盘点生态区在河流治理、生物链恢复等方面生态成果。《中国环境报》以“污水也可变废为宝西安浐灞生态区利用再生水集中供暖”为题,报道生态区再生水供暖工作。
全国重点主流媒体连续关注与聚焦,有效宣传了区域生态品牌和生态产业,传递了生态区绿色发展的理念。未来,浐灞生态区将把全面践行生态文明作为发展目标,加大绿色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酒店的建设和管理力度,不断强化区内居民的绿色环保意识,努力构建一个水美、景美、人更美,健康和谐的现代化绿色生态城区,并力争成为丝路起点绿色发展的新名片。
坚持绿色发展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2015年11月3日,《人民日报》就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绿色发展”刊发了题为《坚持绿色发展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评论员文章,全文如下——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事关全面小康、事关发展全局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五中全会重点从这六个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周密的部署,为绿色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以五中全会描绘的蓝图为引领,切实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贯彻到各级各类规划和各项工作中,我们才能谱写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推进绿色发展,真抓实干才能见效。进一步提高绿色指标在“十三五”规划全部指标中的权重,把保障人民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更具约束性的硬指标,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政策制度保证。无论是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还是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都是为了尽快遏止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筑牢绿色发展的底线。
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随着对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转型升级添加强劲的“绿色动力”。抓住绿色转型机遇,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绿色水平,我们完全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双赢。
风物长宜放眼量。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牢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守住生态文明红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就一定能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发展目标,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为中华民族赢得永续发展的光明未来。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