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让优质“民生教育”惠泽千家万户
“2015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日前揭晓,西安再度上榜。而作为此项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改革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今年以来,西安市推动基础教育领域进一步深化“学区化办学”,全面落实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创新实施素质教育,使“民生教育”惠泽千家万户。
打破体制束缚 大学区让优质教育资源触手可及
“我们前几年连招生都很困难,现在却在争创省级标准化高中,过去真是想都不敢想。”谈起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带来的变化,西安二中校长曹红感触颇深。
由一所优质学校担任学区长学校,吸纳3至5所薄弱学校,就近组建大学区,通过捆绑式发展,实现优质带动,这是西安创新的大学区管理模式。正是在这一改革中,陷入招生困境的西安二中,“傍上”名校西安铁一中,分享到铁一中的教学设施、学习资料、教育经验、教师资源等,办学水平明显提升。这个曾经中考上线个位数、高考年年“剃光头”的学校,中高考成绩连年攀升,今年中考上线人数超过50%,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达到了48%。
西安二中的巨变是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缩影。经过近四年的发展,西安的学区化办学已经迈出“区县域”,发展到跨城乡、跨属性、跨行政区域,真正打破了管理体制障碍,进入改革的深水区。
碑林区组建铁五小、大学南路小学两个紧凑型大学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量与质双提升;雁塔区任命优质学校校长兼任薄弱学校校长,实行一长多校,促进了薄弱学校办学水平迅速提高;灞桥区组建立体式大学区,省时高效地发挥了优质资源带动作用……通过捆绑发展和品牌输出,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得到扩大,缓解了就学矛盾。碑林、新城、莲湖、雁塔、未央等主城区的优质学校,还纷纷与郊区县学校组建跨行政区域大学区,输出优质资源。去年以来,全市已组建51个跨行政区域大学区。
学区化办学并非优质学校单向输出,而是强弱互动、优势互补。远东一中副校长刘鹏说,通过大学区改革,各成员校都积极发掘资源潜力,优化软硬件水平,最终实现了共同提升。截至目前,西安市3083所中学、小学、幼儿园共组建成719个大学区,实现了全覆盖。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