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西安城镇化率达到72.61% 人均住房面积超33平方米
“十二五”期间西安市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城乡居民受益最多,西安人均住房面积超 33平方米。“十二五”期间,西安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多措并举惠民生,按照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标准,全面提升城乡建设管理水平,特别是把渭北工业区建设、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八水润西安、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公路交通枢纽建设等五项重点工作作为中国梦的西安创新实践,取得明显成效。使西安进入城市化进程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城乡居民受益最多的时期。
累计完成城建投资1526.7亿元
“现在回家我基本不担心堵车了,有了环城南路地下通道方便多了。”住在东郊的市民王先生感触地说,这几年来西安城市交通变化很大,地铁通了,公交多了,公共自行车随便骑,出行很方便。
据市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5年来,在宏观经济政策持续调整的背景下,西安积极开拓融资思路,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引入建工集团等新的融资平台,为“十二五”城建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累计完成城市维护建设投资1526.7亿元,是“十一五”投资896.08亿元的1.7倍。其中,2015年预计完成388亿元,创历史新高。
城建投资拉动效果明显,地铁、公共自行车系统、环南路改造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运,城建管理机制体制逐步完善,城市综合价值通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兑现。
城市交通立体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通过城市交通立体化建设,我市基本形成市区对外的3小时辐射圈、内部一小时通勤圈、主城区半小时通达圈的交通网络体系。地铁一、二号线建成运营,三、四号线全线开工;环南路综合改造、东南二环立交等一大批交通节点工程建成通车;截至2014年年底,城市道路长度3146公里,道路面积7199.75万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8.07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93.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87%。
过去5年,我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成投运,累计投放4万辆,更新购置公交车1950辆;建成公共停车位3万个,城市静态交通系统得到完善。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底的395平方公里拓展到了2014年底的521.91平方公里,城市发展潜力不断提升。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