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关山馍馍有种特别的“香酥”

2015-08-26 17:26  陕西传媒网  字号:T|T

“石子馍离不开石川河里的小石头。”王小明告诉记者石川河里的石头矿物质含量高特别是锌,而且石头硬度高,高温下不会“烂”,越用越光越好用。“别的地方的石头高温时间一长就容易炸开,渣滓就会进入馍里,吃起来咯牙。”

家住阎良区关山镇的王小明做烘烤类的陕西馍馍已经5年了,从香酥石子馍到棒棒馍,从油酥馍到烤馍片……一共十几个品种,他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再过几十年,一提起关山,人们不仅能想到甜瓜和相枣,还能想到这传统的关山馍馍。

传统老酵面 做出不一样的“馍馍”

8月25日,记者来到了王小明的厂子,记录这传统与现代技术打造出的一份特别的“香酥”。

“好香!”刚进门,正在晾晒的五香石子馍层层叠叠堆在一起,俨然成了“馍”的世界,只是从厚度上更像是锅盔,“咱农村人叫它石子陀陀。”40岁的王小明,高高壮壮,看着比实际年纪精神很多,兴致勃勃带记者参观自己的“馍厂”。

自从去年10月,投入了现代化的各种机器,王小明的厂子产量和品种大大增加,“一共十几个品种呢,越做信心越大,甘肃、河南、山西等地咱都有供货。”顺手拿起一个包装好的袋子,王小明指着袋子上的文字,努力用标准的普通话读了起来,“来自中国航空城的问候,传统老酵面,手工精制,香酥可口……”

“传统老酵面?”

“你就说是酵子。”一位大婶正在将做好的馍进行装袋,见城里来的记那者疑惑,不禁插话道,“每次蒸馍后留下一点儿面作为酵子,发酵粉根本做不出来这味儿的。”边说大婶手底下也没停下。

真材实料 石子馍做法讲究

进入石子馍的厂房,王小明开始亲自动手给记者演示整个生产过程。

“5公斤老酵面加50斤的新面。”系上围裙,带上手套,王小明端过来一盆菜籽油,好多打好的鸡蛋沉在盆底,芝麻为主的调料,孜然,盐……看着都很香,加入温水,机器搅拌,阵阵芝麻油香就弥散开来。

排好面,用特殊模具将面片做成统一大小的椭圆形,放入木质的盘子备用。

站在一个8米长的隧道油炉前,王小明特别骄傲指着器具里面装着的油黑发亮,圆圆的,几乎一样大小的小石子,“这就是千年古河里的石子儿,靠它做出的馍馍可香了。”

王小明的妻子王彩样在一旁帮忙,隧道油炉开启,滚烫的盛有石子的铁盘送出,王小明先铲掉一层,等妻子迅速将做好的椭圆面片平铺在石子儿上后,他将铲出的石子又全部覆盖上,送入油炉,开始准备下一盘。

300度的高温,循环一周5分钟,石子馍就被从另一端送出。王小明戴着厚厚的手套拨开石子,色泽鲜亮的石子馍就露了出来,好像很酥的样子,王小明往篮子里放的时候,偶尔不小心有的馍馍就断成两截。

“来,尝一下,很香很酥的。”

稍微晾了下,王小明请记者品尝,并告诉记者,这种现代工艺做出的馍馍,因为完全去掉了水分,能保存3个月口感一点不变。

“等几十年后,人们再说起阎良的特产,一定能想到咱关山的石子馍。”说这话,王小明很有信心。 (记者 邓月娟 通讯员 冯长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雁塔区教育局召开2015年秋季开学工作会

    2015-08-26 12:03阅读

    公安站前分局集中整治非法营运 查扣非法运营车57辆

    2015-08-26 17:49阅读

    三岁小报童大雁塔下爱心卖报

    2015-08-25 11:00阅读

    市教育局党委召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辅导报告暨推进会

    2015-08-24 12:00阅读

    今日处暑天气逐渐向秋季过渡 西安或有小雨

    2015-08-23 10:54阅读

    灞桥区教育局五项措施扎实做好校园防汛工作

    2015-08-21 18:06阅读

    全国1540所普通高校在陕录取新生27.7万余人 录取率约为80%

    2015-08-21 00:5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