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钦本立和他创办的《世界经济导报》始末 钦本立简介

2015-04-13 21:57  兵马俑在线  字号:T|T

西安兵马俑在线4月13日讯 钦本立(1918~1991),笔名林沧白、里甫,浙江湖州长兴人。北平朝阳学院毕业。

曾任《成都晚报》、重庆《商务日报》记者,上海《文汇报》、《经济周报》、《工商天地》记者、编辑。

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上海《解放日报》财经组组长、《新闻日报》采访部主任、《人民日报》记者、上海《文汇报》副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社会科学》杂志主编。

钦本立创办《世界经济导报》,任总编辑,1989年停刊卸职。1991年4月15日,因胃癌加肝癌去世,终年73岁。

钦本立和他创办的《世界经济导报》始末 钦本立简介

人物生平

1936年,入杭高(现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求学。

1939年4月,在碧湖联中高中部掀起反对压制、要求民主的学潮,驱逐训育主任沈咸震,后被浙江省教育厅以“思想偏激、行为不轨”为由开除,为联中“七君子”之一。

1944年(民国33年)8月,北平朝阳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成都晚报》、重庆《商务日报》担任记者。

1946年(民国35年),为筹建上海《商务日报》到上海,先后在上海《文汇报》、《经济周报》、《工商天地》担任记者、编辑,一度兼任香港《文汇报》驻上海记者站的工作,并为上海《时与文》、《展望》、《时代日报》等报刊撰稿。

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上海解放后,任《解放日报》财经组组长,后调任《新闻日报》采访部主任。

1951年,调至北京《人民日报》财经部、国际部工作。

1956年9月,返上海,任《文汇报》党组书记、副总编辑。

1958年,因《文汇报》在1957年夏季的所谓“右倾”错误受处分,调《解放》杂志任编辑、市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华东局内刊编辑部编辑。妻子顾晓岚,是当时《解放日报》的一个资深编辑,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1978年12月,钦本立调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先后任院党委委员、世界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社会科学》杂志主编。

1980年6月,在钱俊瑞的倡导下,主持创办《世界经济导报》,任总编辑。

1989年4月24日,因拟在《导报》刊载纪念胡耀邦的文章,导报遭到查禁。

1989年4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钦本立遭停刊卸职。

1991年4月15日,因癌症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终年73岁,去世前被开除党籍。

钦本立和他的世界经济导报

俗话讲,事在人为。《导报》的事,当然也是由《导报》的人来干的。在钦本立的主持下,《导报》的风格除了体现在其版面上以外,也具体反映在整个报社的组成人员结构上。

创办初期的一批"老少伙计"

创办之初,《导报》均是以钦本立为首的老报人。他们在一九四九年以后饱受了政治运动的迫害,有的被打成反革命分子投入监狱,有的成为“右派”被发配到边疆去劳动改造。但是种种磨难,仍然没能淡化由于早年的职业而对中国社会的基本了解,也没有改变他们讲真话的良知。而后,随着发展需要,《导报》在社会上招聘了朱杏清、何凌、韩耀根、陈乐波等一些自学成才的有志青年,后又接受了陈丹红、陆明丽、秦建勋、沈飞昊等一批比较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这批在反思十年“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在钦本立的精心培育下,其追求自由民主的天性,不时地在《导报》这个舞台上放出耀眼的光彩。可见,《导报》的组成人员中,一小部分是早在一九四九年以前就开始新闻生涯的老报人,而大部分则是刚刚踏入社会的“初生牛犊”。

同中国的十年改革一样,钦本立带领着这一批“老少伙计”,凭着自己的感觉,努力探索着一条新路。

在一九八二年,《导报》同人在内部有一场关于自己报纸性质的讨论。按照新闻规律和老报人们所熟悉的一九四九年以前的办报实践,《导报》完全是一张民办的“同人报纸”。钦本立根据同人的意见,结合他对中国国情的判断,提出《导报》是一张社会主义的有民间色彩的报纸,而后再根据实践的发展与形势的变化,朝着真正的民办报纸的方向不断“突破”。

非官方的民办报纸

“导报事件”发生之前几个月,钦本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导报》是怎样的一张报纸作了较全面的阐述:“我认为,《导报》是民办的。第一,《导报》不是由哪一级政府或党的部门创办的,而是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和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这样的学术团体和机构创办的。第二,在经济上它自筹资金,独力核算,自负盈亏。第三,《导报》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总编负责制,理事会由一些知名学者组成,如钱俊瑞,宦乡,汪道涵等,还有一批高级顾问,如陈翰笙,薛暮桥,许涤新,于光远,马洪,徐雪寒,孙怀仁,褚葆一等。钦本立一直担任总编辑。有关办报方针等重大问题,均由理事会讨论决定。因此可以说,《导报》是一家非官方报纸”。

非官方的民办报纸,所遇到的困难自然要比官方报纸多得多。当时,最突出的困难是与报纸性命相关的信息渠道不能畅通,尤其是不能及时看到执政党和政府当局按照森严的等级制度所发的文件。有鉴于此,《导报》社长钱瑞委托当时上海市长、《导报》名誉理事长汪道涵帮助,给了《导报》一个名义上的正局级编制,与《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电视台并列为四报二台的正局级单位。但《导报》的主编钦本立却不是按组织规定由市委任命的,《导报》经济亦依然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导报》此举唯一得到的好处是从此可以及时地看到一些体现高层精神的文件和参加一些比较高级的社会活动。

很多网友表示:从1984年开始读这张报纸,至今还收藏着部分旧报,很有感情的!但这张“经济报”后来真的变成了“政治报”导致触雷被停刊,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new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阎良区教育局召开中小学精细化管理工作大会

    2015-04-13 18:01阅读

    西安市第五保育院举行第八期家长学校

    2015-04-13 12:05阅读

    西安公共自行车将建设4座可存放1000辆以上的特级站

    2015-04-11 16:27阅读

    西安市万余市民上街开展“爱国卫生月”大擦洗、大清扫活动

    2015-04-10 19:30阅读

    西安小升初10日起报名 点击查看交大附中等名校咋报名

    2015-04-10 11:00阅读

    西安安排部署2015年“飓风行动” 将对违法犯罪行为展开严厉打击

    2015-04-09 10:17阅读

    西安5月1日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一类区最低工资1480元/月

    2015-04-08 10:0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