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县千余农民广场同吃“一锅饭” 重温历史共迎新年
“这饭吃得热闹、吃得舒坦。”“这顿饭,让人的心更近了。”春节将至,高陵通远镇千余农民昨天齐聚仁村场畔广场,9村联动同吃“一锅饭”,就着蒸馍迎新春,共享当地家常菜——大杂烩。
9个村村民忙活“一锅饭”
黄泥砌的灶台、直径1米六七的大铁锅、铁锹炒勺、2米长的案板……这些厨具昨天出现在了高陵通远镇的场畔广场。春节将至,通远镇仁村、年家村、徐家堡等9个村子的千余村民自发聚会,提前砌了7座灶台,男女老少同吃“一锅饭”,共迎新春。
单看厨具,现场不同年代的人就有着各自的理解。生在上世纪40、50、60年代的人说,这些是小时候的一份记忆;70、80、90后大多知道这是要做“大锅饭”;而00后们一边玩耍一边有些好奇地说,“没见过这样做饭,挺有意思的。”
按照当地的生活习惯,不少人家一天吃两顿饭,第一顿是上午10点左右,第二顿在下午4点左右。第一顿饭刚过,年家村的30多位掌勺师傅就陆续就位,搬菜、抬锅,做准备。“操心要把饭做好,早点来。”“你看这锅,少说有40多斤,来早了大家一起抬。”
中午一过,广场上的人越聚越多。除了年老的和妇女在带孩子,其余的无一例外地自觉投入劳动。有的洗菜切菜;有的烧柴添水;有的插不上手,就干脆现场表演起舞蹈、秦腔等节目,为忙活的人们放松心情。
千人同吃“一锅饭” 心更近了
水、白菜、红萝卜、白萝卜、豆腐、粉条、大葱、肉,再加上调料,下午3点40分,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劳动,这些配料最终熬制成香气扑鼻的大杂烩。
人们早早地在灶前排队,等待一同分享美味。领到食物,人们围着电瓶车、小桌板、凳子、牌坊柱子站成一个个圆圈,或蹲或立,端着搪瓷碗,就着蒸馍,投入地聊着、吃着。
“现在生活好了,可都是各自吃各自的,能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吃个饭,真热乎。”年家村的王秋香说。“我们不在乎吃啥,有今天的气氛,够了。”县城的崔师傅说。“上一次这样吃饭,还是58年,希望以后能多些类似的场景。”通远镇马家一组村民何建民说。
“我妈也做大杂烩,但要放很多肉。”城关小学三年级的徐芸诺说。“你每次都能吃完吗?”奶奶问道。“不能。”“那我们以后就不要浪费,做个勤俭节约的人好不好?”“嗯。”说罢,小姑娘又低着头有滋有味地吃起来。
“这顿饭,总共用了300斤豆腐、1200斤白菜、60斤粉条、400斤红萝卜和白萝卜、100斤大葱、3000个蒸馍,所有花销平均到人,不到5块。”活动组织者闫国新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实现需要凝聚力,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人们重温历史,感受集体生活,也能让我们增加凝聚力,体验集体生活的幸福。”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