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11月“陕西好人榜”评选结果出炉 西安3人上榜(2)

2014-11-27 11:26  陕西文明网  字号:T|T

诚实守信类(2人)

宁蒋娟,女,1970年6月出生,陕西省长安区人,现任西安市长安区合民意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陕西秦尚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监事长。2011年,宁蒋娟牵头成立西安市长安区合民意种植专业合作社,使村里一家一户的个人行为变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合经营组织。不只是自己的大棚,附近魏寨、炮里的西瓜和蔬菜,只要质量有保证,都可以用她“瓜大姐”的品牌。2013年的一天,宁蒋娟突然接到老客户余总的电话,说在他们提供的菜豆里发现了许多坏菜豆。她连忙开始调查,最后发现坏菜豆并非出自她家大棚,而来源于菜豆的生产农户王某。于是她赶紧联系王某,王某虽然承认了但却不肯退钱。宁蒋娟无奈之下便承担了所有的经济损失。从此之后,宁蒋娟严把供货渠道,给超市供的果菜质量都很过关,越来越多的超市找到宁蒋娟主动要求合作。由于严把质量关,严格操作规程,“瓜大姐”瓜果、蔬菜名声远洋,受到市场及消费者的认可,产品一直供不应求。企业也先后被评为省、市民营科技企业、西安市优秀妇女合作社、西安市长安区科技示范园。(西安市文明办推荐)

周新成,男,1971年6月出生,陕西省洛南县四皓镇代塬村人,中共党员,信诚小吃店老板。周新成20岁时因病致下肢残疾,无法独立行走,但他身残志坚,奋力打拼,开办了信诚小吃店,18年来以诚信立业,坚持顾客吃饭自找零钱,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在食品经营过程中,周新成诚实守信,严把食品质量关,菜选水灵的、肉挑新鲜的,每天先品尝第一个包子,对不合格食品绝不出售。同时,他照章纳税,乐善好施,奉献爱心,积极回报社会,对顾客遗失的大到一个钱包、小到一副眼镜、一把雨伞,都原物奉还。18年来,周新成先后退还顾客遗失现金2万多元,手机40多部,向社会爱心捐赠5万余元,解决了20余名下岗职工、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帮助了3名残疾人就业。身残志坚的周新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崇文厚道自强包容的洛南精神,用诚信传递了人间真善,谱写了人生最美的精彩乐章,先后被评选和表彰为商洛市道德模范、洛南县诚信经营个体户、洛南县学雷锋标兵、洛南县首届劳动模范。(商洛市文明办推荐)

敬业奉献类(6人)

贠恩凤,女,1940年1月出生,陕西西安人,祖籍陕西华阴,中共党员,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陕西省政协第四届委员,第五届至第八届常务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工作者。60多年来,贠恩凤把为人民歌唱作为自己的精神信念,她始终坚持歌唱主旋律,以朴素的、健康向上的、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民歌,优秀的创作歌曲去鼓舞人,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精神力量。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是灿烂绚丽的中外舞台,还是艰苦简朴的工厂矿山、农村地头、部队军营、铁路隧道、煤矿井下、炼钢炉旁、医院病房、工读学校,还是在列车上、轮船上、幼儿园、孤儿院、少管所,她走到哪里,所到之处不仅留下了她优美的歌声,也留下了她的真情,更留下了她无私奉献的美德。从1990年开始至今,她每年春节都下基层慰问演出,凡是到学校、部队、公安干警、孤儿院、幼儿园等地义演时,从不收取分文,即使有演出费,她也大都返还或捐出。贠恩风却说:人民已给了我工资,唱歌就是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986年她应邀在北京举办了独唱音乐会,是建国以来第一位在中南海怀仁堂举办独唱音乐会的歌唱家。1965年以来,贠恩凤随中国艺术团、友好代表团出访过苏联、捷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日本、泰国、菲律宾、美国、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西安市文明办推荐)

沙磊,男,1983年1月出生,陕西省延安市人,铜川市第一汽车客运有限责任公司川口分公司驾驶员。2014年8月6日下午16时左右,沙磊驾驶满载37名旅客的大巴车由延安汽车站驶往铜川。当车行至包茂高速甘泉路段以南14公里处时,一块拳头大的铁块突然“砰”的一声击穿正在行驶的大巴前挡风玻璃,击中了正在专心驾驶大巴车行进的驾驶员沙磊的头部、眼部,血流不止,他强忍剧痛,紧握方向盘,冷静地刹车、减速、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在几秒钟内,在高速公路飞奔的车流中,艰难熟练地完成了一系列标准刹车、停车动作,保护37名乘客安然无恙,并不顾头部、眼部伤痛,打电话报警,打电话给公司汇报情况,用自己的责任与担当诠释了一名客车驾驶员的职业道德,乘客们眼含热泪激动赞美他说:“这小伙子真负责,伤的那么重,还想着乘客的安全,把车停稳后,打了四五个电话,没有一个是为自己的,还是我们乘客拨打120的。我们这车人真幸运,遇到了这么好的司机,要不然后果都不敢想。”沙磊用自己的生命和实际行动阻止了一起车祸,谱写了一曲践行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观的壮丽颂歌。(铜川市文明办推荐)

李红梅,女,1963年4月出生,陕西省黄陵县人,现任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教授。政协延安市第四届委员。28年来,她以“医者仁心”的态度扎根老区,情系群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道主义、延安精神和白求恩精神,为老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奉献着青春和生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一次次迎接新生命降临的过程中,赢得了老百姓良好的口碑。先后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老促会“筑梦老区,出彩女性”称号、陕西省三八红旗手、陕西省巾帼建功岗位标兵、延安市三八红旗手,延安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2013年12月5日,全国妇联办公厅以《接生万余婴儿,树起一座丰碑—记扎根陕北27年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产科主任李红梅博士》为题,用《女报内参》的形式向中、省主要领导呈送了李红梅的事迹。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做了批示,陕西省妇联、省卫计委和延安市委分别作出对李红梅同志的表彰及学习决定。(延安市文明办推荐)

马定忠,男,1963年4月出生,陕西省留坝县人,汉中市留坝县留侯镇闸口石小学教师。1981年,马定忠回到家乡留坝县留侯镇闸口石,走上了三尺讲台。30多个春秋里,他先后在九子沟村、月亮坪村、闸口石村、火烧关村4所村小任教20余年。在九子沟村小学任教时,每到冬天下大雪,他就会在学校两侧的陡坡处去接送学生,保证学生安全的走过该路段。在闸口石村任教时,他常常给家长不在家的两兄弟做饭吃,使他们不再饿着肚子来上学。1996年,因家中困难,他不得不离开他心爱的三尺讲台,回家干起了农活。村里的学生家长们非常着急,村干部找到了他,给他做工作,希望他重返讲台。看着乡亲们期待的目光,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他决定重返校园,重返讲台!在之后的教学生涯中,他走遍了闸口石学区的所有村子的小学。多年来,母亲住院、家里农忙,由于工作忙,他都没有耽误教学工作。2013年他获得了“陕西省最美乡村教师”的荣誉称号。(汉中市文明办推荐)

赵喜桢,男,1982年6月出生,2005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铁道信号产品研发工作,目前已经成长为专业技术带头人,其研发的新产品已累计为公司创造效益3亿元。2006年至2007年,作为铁道部关注的重点项目“轨道电路分路不良整治方案”的主要研发人员,负责理论计算工作,贡献突出,该项目于2007年12月11日全路首家通过了铁道部基础部组织的技术审查,技术水平国内领先。2008年2月,任技术科科长,负责轨道电路分路不良整治方案的成果转换及技术推广工作,该项目的成功推广使得工厂08年的订单历史性的突破亿元大关,营销市场拓展至全路18个铁路局,为工厂打开了良好的经营局面。2009年至2010年,主持“高阻电抗器”项目的研发工作,该项目解决了我国在使用电气化轨道电路以来一直存在的送、受扼流变压器同侧同时断线的情况下无分路检查的安全隐患,于2010年6月通过了铁道部技术审查。2012年,作为主要标准起草人起草的“不对称高压脉冲轨道电路暂行技术条件”、“不对称高压脉冲轨道电路暂行维护标准”,通过了铁道部审查,已按部标发布实施。2014年,其研制的不对称高压脉冲轨道电路在路内先后首家通过英国劳氏安全评估机构的SIL4级安全评估认证、中铁检验认证中心的CRCC认证和国家铁路局行政许可认证。共申报国家专利11项,发表三篇独著论文,先后获得西安铁路局十大青年标兵、茅以升铁道工程师、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火车头奖章、西安铁路局十大领军人物等称号。(西安铁路局推荐)

党莉萍,女,1990年4月出生,陕西省合阳县人,陕西省高速公路西渭分公司华阴管理所潼关收费站收费员。该同志从18岁来到陕西高速集团西渭分公司华阴管理所,一直工作在收费一线。她六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吃苦耐劳,敬业奉献。2011年、2012年、2013年党莉萍同志连续三年征费额突破千万元,2013年征费额超过3111万元,发卡量55791张,成为集团公司征费状元,同年被陕西省交通运输厅评为高速公路五星级收费员、获得集团公司第二届最美高速人,集团公司先进工作者及优秀共青团员,2014年5月作为集团公司优秀员工代表赴北京参加全国劳模座谈会。从事收费工作六年中,党莉萍同志总计收费达20多万车次,接递卡达40多万次,点钞70多万次;连续1300多个工作日保持全勤,6年窗口服务无一例投诉,向过往司乘人员问好送别50万次,解答司乘人员的各种咨询6000多次。党莉萍同志每月都被站评为“服务明星”、“ 四星、五星级收费员”,在全年工作中无请假、无误操作出现,各项考核中成绩均名列前茅。她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真诚热情的服务品质赢得了领导的肯定、同事的钦佩和司乘赞许。(省交通厅推荐)

孝老爱亲类(3人)

李文全,男,1966年12月出生,陕西岐山县故郡镇肖家桥村村民。2009年,李文全入赘到故郡镇肖家桥村张红丽家。从此,他扛起家庭重担,打工养活继子、继女和爱人的婆婆。2013年8月继子马晓不幸遭遇车祸,造成重度颅脑损伤,右头骨被摘除,成为植物人。马晓度过危险期出院回家后,张红丽外出打工,照顾儿子的重担交给了李文全。喂水、喂饭、按摩、插尿管、端屎端尿……李文全竭尽全力,还发明了多种训练方法。儿子不会说话,他像教婴儿一样,每天上百次重复同一个数字,教儿子练习发声;儿子眼睛不会转动,他就在每次吃饭前用食物做道具,晃动着让儿子看;儿子四肢僵硬,不听使唤,他就做儿子出事前经常打的交通手势,企图唤醒儿子的记忆;儿子意识不清,他不管儿子能否听到,依然坚持给儿子读报纸,让儿子听广播。300多天的日夜守护,用无私的爱创造出奇迹:儿子在帮助下能坐起、站立了,不仅能张口说话,还写出了家人的手机号码。(宝鸡市文明办推荐)

陈永兵,男,1967年8月出生,陕西省石泉县人饶峰镇幸福村二组村民。他右眼失明,双手重度残疾,没上过学,但他从小聪明伶俐,尤其喜爱音乐,对唱民歌几乎达到一种痴迷的状态。也因此被大家亲切的称为“民歌王”。2000年的一次交通事故导致哥哥陈永胜瘫痪了!他把哥哥接到自己家里养病,把侄儿侄女当成自己的儿女一样对待,给他们买衣服,送他们上学……没有固定收入,没有一技之长,全靠养猪、种地、打小工,养活这一大家人,日子过得清苦而艰难,但他却无怨无悔。陈永兵身残志坚,他不仅有爱心,而且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尽管自己家庭条件不好,但他从来不指望等、靠、要。今年在亲戚帮助下,贷款2万元发展养羊,供养一对失去父母的侄儿侄女上学。(安康市文明办推荐)

张德凤,女,1964年11月出生,陕西省柞水县石瓮镇胜利村农民。 因不堪忍受家庭暴力,与前夫离婚后,为了给孩子一个健全的家,张德凤和下梁镇西川村村民冯家重新组建家庭,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改嫁后不久,前夫石全有遭遇车祸不幸身亡,长子石玉涛也在2012年10月因煤气中毒离开人世,石家只留下了体弱多病的次子石玉林和年事已高的两位老人。面对前夫家中一系列的变故,她没有做任何犹豫便和丈夫冯家有商议,回到胜利村赡养两个八十多岁的老人。这是一对本无血缘关系却胜似血缘关系的简单选择,她不为名,不为利,不求任何回报,她的仁孝行为赢得了乡情们的广泛赞誉,但她自己却说:“我做的这一切没有啥,只是在做一个儿女该做的”这句话听似平常,但她却用不凡的行为谱写出了一首真实版的“孝义”赞歌。在前夫、大儿子先后遭遇不测后,抛弃前嫌,毅然与丈夫一道,挑起服侍前公婆的重担,演绎着人性大爱。(商洛市文明办推荐)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艾滋感染者对话陕高校学子 呼吁理性看待

2014-11-27 09:03阅读

西安雁塔区一小学将小苹果改编成创文广播操

2014-11-26 17:30阅读

陕西省建设信息中心向“小水滴”捐赠20台电脑

2014-11-26 07:00阅读

送一本小说 让陕南的小伙伴和余华做心灵的交流

2014-11-25 07:00阅读

莲湖区教育局在全市“追梦想促发展 建设丝路新起点”群众宣讲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2014-11-24 17:04阅读

西安铁路职院积极筹办市属高校“当先锋、做优秀共产党员”宣讲报告会

2014-11-21 17:0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