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六抓六促”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
诚信建设制度化是今年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以创文工作为统揽,把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贯穿和融入于“尚德西安”道德实践系统工程之中,通过“六抓六促”,不断提升美丽西安的思想内涵和道德价值,形成了全市合力共创诚信西安的良好局面,为推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道德支撑。
一、抓机制,促实效
专题安排部署诚信建设制度化工作,明确“市委统一领导下、文明委统筹协调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凝心聚力,强化措施,融入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过程,不断提升市民道德素养和城市道德内涵”的工作思路。市文明办与16家职能部门建立了诚信建设制度化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和联络员工作会议制度。各部门分管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每季度召开会议,通报工作进展,研究确定重大事项等,如安排集中发布全市诚信“红黑榜”活动。联络员工作会议每月召开一次,汇总工作、部署任务、集思广益。建立奖惩机制,市文明委将诚信建设制度化纳入年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体系,按照目标任务分解,实行“主管负责制”,奖优罚劣,力求实效。
二、抓联动,促共享
市文明办与市工信委分别作为诚信建设制度化和社会征集系统建设的牵头单位,密切协作、形成合力,促进各部门信用信息统筹整合,深入调研、加强协调,与法院、工商、建委、农委、质监、安监、环保、国税、地税等多家职能部门紧密协作,形成了良好的工作联动机制。以推进全市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网络共享、建好“信用西安”公共信用征信平台为目标,与16家职能部门共同开展“西安市年度企业诚信之星”评选活动,每年度评选出100家“诚信之星”企业。不断消除信用信息“壁垒”、实现市级企业信用信息互通共享,逐步引入社会信用服务机构,开展守信联奖和失信联惩,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
三、抓宣传,促氛围
(一)抓好媒体舆论引导。加强宣传引导,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建立了“尚德西安”专栏,设立“讲文明、树新风”曝光台;西安广播电视台各频率、频道及时播出诚信建设制度化工作动态、重大举措和典型案例,加大对各种失信现象的曝光和批评力度,形成了宣传舆论声势。
(二)抓好公益广告宣传。运用户县农民画本土文化资源,推出了“诚信”主题公益广告,利用建筑围挡、LED屏、灯杆广告等多种媒质进行广泛宣传。结合“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宣传,在主城区和开发区设立公益广告诚信主题街区,凸现陕西特色。
(三)抓好专项宣传活动。市工商局、市消协在全市开展了“3·15”保护消费者权益日的专项宣传活动。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管部分别在征信知识宣传周、6.14信用记录关爱日,组织辖内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征信机构开展信用专题宣传活动与;市质监局在“全国质量月”,举办百家汽车4S店“落实三包规定、提升售后质量”的诚信服务活动。
(四)抓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建立了道德模范、西安好人的关爱帮扶机制,深入开展善行义举榜评选活动,发掘广大市民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加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善行义举的宣传力度,形成“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让诚实守信成为大家共同关注、共同遵守的道德准绳。
(五)抓好弘扬传统诚信文化。创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瓦当拓片”卷轴,进机关、进办公室、进会议室。通过经典诵读、道德讲堂、长安大讲堂等平台,融入诚信主题,培育诚信理念。向社会发放“诚信”农民画册,用传统文化滋养诚信价值内涵。
四、抓重点,促教育
(一)抓住诚信教育的着力点。把诚信教育融入政风、行风建设,突出重点行业、重点人群、重要节点,切实加强公务员、企业法人、教师、学生、导游等重点人群的职业道德教育。市质监局通过创建“全省质量放心市区”活动,在全市生产企业深入开展“质量第一”教育实践活动;环保系统坚持“诚信两手抓”,抓排放抓教育;税务系统长年加强开展依法纳税、诚信经营的宣传教育;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以诚立身”主题教育实践,加大师德教育力度,开设“诚信”主题教育课。
(二)抓好诚信主题实践活动。市食品药监局在全市彻查上海福喜问题食品原料;市质监局在家用汽车行业开展诚信等级评定和诚信公开承诺活动;阎良区法院向社会集中公布17名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市文明办与市工商局联合开展“文明诚信市场”创建活动。
(三)抓好诚信经营示范街区创建活动。在临潼区秦俑村和户县李家岩村开展“诚信经营示范街区”创建活动,定期组织农家乐经营户评选“诚信之星”,并张榜公布。为全市在重点旅游商贸街区、民族文化特色街区、大规模农家乐开展“诚信经营”实践活动,探索经验、创新举措。
五、抓发布,促常态
市文明办牵头组织集中发布诚信“红黑榜”。公布红榜企业703家,黑榜企业43家,“执行老赖”自然人17名,失信被批评的导游1人、车辆4台。中国文明网要闻播报在网站首页滚动刊播,新华网、新浪、搜狐、中国日报网、凤凰资讯、光明网、网易、共产党员网、新民网、陕西网等70多家网站转载。全市各职能部门依据法律法规,按照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采取“一对一”警示约谈、“一对多”通报、媒体公开发布等措施,建立了诚信红黑名单分级管理制度,确保扬善抑恶制度的常态化。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最高院官网平台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市安监局建立了企业安全生产“红黑榜”,筹措500万元奖励红榜企业,对“黑榜”企业处以重罚和制约;市质监局在检验机构开展“为社会担责、以服务扬善”主题活动,在民生计量方面开展“计量惠民生、诚信促和谐”双十工程;市旅游局连续5年发布旅游行业“诚信榜”;市工商局仅上半年就查处了各类虚假违法广告案件169件,行政处罚了5家媒体和9家广告主,有力地营造了褒扬诚信、鞭挞失信的氛围。
六、抓问题,促提升
只有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有效提升工作水平、才能在细小实上见成效,使诚信建设制度化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为此,针对西安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管理机构与政府推进机制还不完善,公共信件信息平台的数据信息更新还不及时的问题,将积极协助市工信委,在整合资源、推动信用信息实时互联共享上下功夫。针对诚信建设从制度化向法制化转化的问题,市文明委密切联系市人大立法委,就加快推进西安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规范性文件或地方性立法的出台,进行了多次商榷。针对如何凸现西安千年古都深厚文化底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构建西安特有的诚信文化环境这一时代课题,市文明办与市社科院建立了专项课题组,立足本土文化传承与丰富资源优势,进行广泛调研与深度挖掘,实施诚信文化精品工程,大力弘扬诚信美德。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