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津贴福利调查:环卫工、协警、快递员等群体多数未享受到
连日来西安天气持续高温,有朋友向记者哭诉,自己的伯伯已50多岁了,做交通协管员也十几年了。每个夏天都会晒的脱层皮,甚至还出现过中暑现象。朋友告诉记者,他咨询了律师,像伯伯这种室外工作者,应该发一定额度的高温津贴,可是伯伯只是收到了几瓶藿香正气水,对于高温津贴他闻所未闻。
高温突破人的生理极限时,会给人的身体造成伤害。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给予高温关怀,支付高温津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政策能否执行到位呢?为什么好些室外工作者没听说过呢?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和调查。
有现状
交通协管:高温津贴?这是何物没听说过!
6月10日记者来到北大街十字,看见交通协警员李叔叔正在烈日下挥动着手中的旗帜,指挥着交通。他的脸上挂满了汗水,在记者问道“高温津贴”相关问题时,李叔叔说:“什么是‘高温津贴’?我从没听过,我们就只有每月一千多的工资,没其他补助。”边说还边用衣角擦拭着脸上的汗水。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钟楼,一位身穿橘色工作服的公交协管员正在组织等车人员排队。趁闲暇时记者上前询问,对于高温津贴,此公交协警表示不懂相关政策,去年好像发过200块钱,但不知道是不是所谓的“高温津贴”。
环卫工人:高温津贴?工资能按时发就不错了!
一位来自河南的环卫工人秦老太太说:“我不知道你们说的‘高温津贴’是什么,像我这个年龄了,只要有个工作,工资能按时发就很不错了,还敢要什么津贴呢!”秦老太太在向记者询问了国家关于“高温津贴”的政策后,意味深长地说道:“国家的政策好啊,为我们工人着想,可我们从没有拿到过这笔钱,工资也没有涨,压根就不知道津贴这回事。”见记者没话要问,她又继续拿起扫帚和簸箕在烈日下打扫着街道上的垃圾和树叶。
建筑工人:高温津贴?听说过但没见过!
头戴安全帽,光着膀子,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落下来,皮肤早已被烈日晒得黝黑,这就是建筑工人小蔡。“高温津贴?听说过,可从未见过。我就希望每月能按时发放全额工资,工地千万别停工,老板千万别卷钱跑了。”已在建筑工地干了几年的工人小蔡说。
小蔡说:“往年都是在天气比较炎热的情况下,工人们上午10点后会休息,上工时间调整为傍晚和清晨,偶尔也会发些菊花茶、矿泉水或是藿香正气水。”
快递人员:高温津贴?几瓶矿泉水而已!
6月10日上午,记者在北大街广电宾馆门口见到了前来送快递的圆通快递人员小侯,小侯告诉记者,他们的工资属于计件,送的越多工资越高,所以他才不会理会什么骄阳什么烈日。
对于记者所说的高温津贴,小侯问:“是不是矿泉水啊?”小侯笑着说:“一般七八月,特别热的时候,我们会适当的发一些矿泉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普遍意识下,大家觉得高温津贴只是单位的一种福利,而这种福利应该只有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才有。而私有单位只要领导没讲过,员工也不敢自己去要求。
有规定
市人社局:高温津贴早有规定
记者致电西安市人社局,询问高温津贴相关事项,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早在2007年7月,国家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就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
而高温津贴分室内和室外两种,室内是防暑降温补贴,而室外的是高温津贴。津贴是从6月15日开始到9月15日。室内每天补助6元,室外每天补助10元。
有说法
律师说法:高温津贴不得随意克扣
关于高温津贴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陕西林麓律师事务所梁建明律师。梁建明认为,陕西省人社厅、省财政厅曾发放《关于发放高温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规定:各类企业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降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符合高温工作人员每人每天10元。
梁建明告诉记者,如果用人单位强迫劳动者在高温天气期间工作,或者未按规定标准发放防暑降温费,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责令改正;逾期未改正处以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观点
政协委员:高温津贴属人文关怀
就高温津贴,陕西省政协文教卫主任雷涛告诉记者,既然《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已经生效,那么发放津贴就是必须的。
雷涛认为,相关部门就要提高法规执行力,对于屡次侵犯劳动者高温权利的用人单位,相关部门应严格依法处罚,促使用人单位尊重劳动者的高温权利,把高温立法打造成一把利剑。站在劳动者角度,发放高温津贴,体现的是人文关怀,所以必须强力执行。
社会学家:劳动者应积极申请高温津贴
对于高温津贴,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威认为,高温津贴是指企业发放给员工用来抵御酷暑的补贴,企业在岗且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均在发放范围,职工未正常出勤的,企业可按其实际出勤且提供正常劳动的天数折算发放。暑天在外工作,劳动强度变大,负荷变重,有可能造成中暑现象,不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都应该领到相应的高温津贴,不然劳动者就应申请到劳动仲裁机构处理。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