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杯半价实惠了谁? 业内人士:实际便宜了商家(2)
算账
(1)某品牌的两个系列洗发水和护发素分别搭配成促销套装:
洗发水400ml+护发素400ml:
各产品原价共计70元,组合现价66.5元
折扣率:66.5/70=0.95
洗发水400ml+洗发水200ml:
各产品原价共计58元,组合现价55元
折扣率:55/58=0.95
(2)某护肤品买一瓶原价30.8元,第二瓶半价只需要15.4元,两瓶共花费46.2元:
第二瓶半价:(30.8+15.4)/(30.8×2)=0.75
每瓶直接打7.5折:(30.8×0.75)×2=46.2元
大型品牌商在为产品构思促销组合的时候,会按照推销的力度来定折扣率。因此商品组合的折扣率一般是集中为9.5折和7.5折左右。而在商品直接打折的情况下,买一瓶护肤品就能享受到优惠了。但商家为了能够多卖出商品,就打着“第二瓶半价”的招牌促销,顾客为了便宜就买两瓶。商家的销量上升了获得更多的利益,顾客却并没有少花一分钱。
业界
“第二杯(件)半价”只是商家玩的概念
在记者的走访中发现,市场上不同行业不同产品都推出“第二件半价”的活动,这究竟是为何呢?记者采访了一位从事餐饮行业多年的业内人士王先生,他表示“第二杯半价”是商家营销的一种手段,即使卖半价也是有利可图的。因为这样的优惠一般都适用在成本小的产品上,如果成本已经过半了,商家就不可能半价出售了。“如果第二件不搞半价优惠,会有那么多人买吗?”王先生说,如果不搞半价,买的人就会大大减少。如果半价买的人就会增加很多,薄利多销。为了能卖出更多的产品,获得更大的利润,商家玩了这么个“概念”。为的就是在大多数人可喝可不喝的情况下用半价优惠来吸引顾客。在王先生看来,商家的这种捆绑销售,其实就是看中了顾客“贪便宜”的心理。很多人会觉得好划算,就非得参加这个活动。他提醒大家不要为了参加这个活动而硬去消费,大部分凑来的商品都是不需要的。归根结底来说,“第二件商品半价”实际上便宜了商家。
观点
“第二杯(件)半价”涉嫌价格歧视
商品第二件可以享受半价。这是为什么?记者看到《钱经》杂志的一篇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这件事里面商家与消费者各自的利益考虑。书中把“第二杯半价”解释为“歧视定价”。那什么是“歧视定价”呢?《钱经》杂志做了这样的解释:这种价格歧视对商家和消费者都有好处:消费者以更低价享受到了第二杯饮料,商家也多赚了钱,双方都获得了剩余。为什么以半价出售第二杯饮料?普遍的一种解释是:“第一杯饮料的成本包括了店租、水电、人工和原材料,而半价的第二杯只需要原材料的成本,即为边际成本,而这个很低。所以也许第二杯商家从你身上赚的钱更多。”但经济学家许小年却给出了另一种解释:“这是因为消费者的边际效用递减,而不是企业的边际成本递减。喝了第一杯之后,不那么渴了,第二杯饮料带来的满足感低于第一杯。”第一个解释是错误的。定价并不是由成本决定的。他举例称,你捡到一颗10万元的钻石,你不会因为获得它的成本很低,就10元钱卖掉它。同样商家不会因为第二杯饮料边际成本低就卖半价,之所以卖半价,是消费者不肯为第二杯饮料出高价。商家不满足于只赚第一杯的钱。但是消费者已经不肯为第二杯饮料付同样多的钱,因此商家采取了差别定价的策略,这就是所谓的“价格歧视”。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