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天文学有力量
吴克敬:1954年生于宝鸡扶风县,西北大学文学硕士,现任西安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政府参事。近年创作小说、散文、随笔近300万字,出版了《渭河五女》《碑说》《俗人散文》《状元羊》等15部作品。2008年获冰心文学奖,2008年、2010年两获柳青文学奖。2010年以中篇小说《手铐上的篮花花》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吴克敬是咱扶风乡党,阔别多年后回到家乡,参加关天经济区文学座谈会,他内心的激动溢于言表。“一个人有故乡,能回得来;有梦想,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有同行者,是内心莫大的幸福!此时,我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吴克敬说,关中、天水同依秦岭,同饮渭水,亲如兄弟。如果把关天区比作一个人,走出家门,必然是彬彬有礼、温良恭俭让的人格化身。“他”有走出去的理想,但却始终以礼待人,从不居功自傲。关天经济区规划的实施,让关中、天水盼来春风,从此,关天经济区从经济到文化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兄弟携手,共同发展。
提起关天经济区文学发展现状,他直言关天文学有基础。吴克敬说,中国最早的文字—石鼓文就出自关天一带,关天地区自古文化积淀深厚,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文学创作异常活跃,特别是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文学评论家,构成令外界瞩目的“关天作家群”现象。应该说,关天经济区的文学创作正处在一个难得的环境之中,大家的笔墨是自由的,精神世界是宽阔的。品貌之多样,形态之丰赡,流行之广博,都前所未有,让人目不暇接。
正是因为有深厚的文学基础,关天文学才更显得有力量。吴克敬说,文以载道,文学以文字的形式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牢牢地固守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时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近现代的中国,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以文学为匕首、为标枪,为争取和平、自由而战斗,鲁迅、郁达夫、史铁生是他们的杰出代表,他们对文学抱有极强的敬畏态度,仿佛面对宗教一般虔诚,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圣境。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历久不衰,之所以历久弥“香”,甚至可以穿越时空、长久流传,就在于这些作品勇于担当、发挥了作用,这才是真的文学所应有的品质!她以抚慰灵魂的力量,成为人类不可忽视的存在。
如今,我们身处在文化大繁荣、经济大发展的时代,我们每个作家的肩上扛着一个沉甸甸的责任,那就是用我们手中的笔,记录时代发展的最强音,把祖先的血脉继承下来,传承下去。
有力量的事物肯定有未来。吴克敬说,成语有“终南捷径”,就是说秦岭有捷道,但我们还是要躬身爬坡,因为只有山顶才有圆月、才有鲜花;渭水有通途,但我们还是要涉水而过,才能捕捉到活鱼和河虾。如果说文学作品的成就,可以代表一个地域或民族的智慧,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还塑造着一个地域或民族的形象,并推动自己的民族积极健康地走向未来。因此,关天经济区的作家要不断充实自己,强化自己的力量,共同缔造关天经济区文学的美好未来。
“秦岭是山,渭河有水。山不变,水不变,关天文脉不变。”采访结束时,吴克敬欣然写下这段话,寄托着他对关天经济区文学发展的殷切期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