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关天文化协作新篇章
常智奇:陕西武功人。1978年毕业于宝鸡师范学院中文系,曾先后在武功师范学校、宝鸡市文联、宝鸡市艺术研究室工作,现任省作协陕西文学院院长。理论、评论专著有《整体论美学观纲要》、《中国铜镜美学发展史》、《文学审美的艺术追求》、《新编文学原理》(合著)、《陈仓剧话》、《历史的扫描与定点分析》、《宝鸡民间美术论》等。
回到“老家”的陕西文学院院长、著名文艺评论家常智奇神采奕奕,谈及关天文化、文学更是有感而发
他说:宝鸡、天水,因秦岭和渭河,一衣带水;陇海铁路,沉沉一线,把两地贯通;它们是西出阳关的要道,是西部大开发的重镇……两地历史悠久。秦人由天水而出,进入宝鸡,建立雍城,至此揭开了大秦帝国灿烂辉煌的历史;天水的伏羲、宝鸡的炎帝,这两位华夏民族的先祖,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天水、宝鸡在中华民族文化从高到低,由西向东的穿插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
常老师在宝鸡工作、生活了18年,他一直把宝鸡视为第二故乡,对这里的山水人文保持着赤子之心。他动情地说:历史翻过了震古烁今的一页,今天能被邀请参加“关天经济区文学座谈会暨宝鸡市职工作家协会成立大会”,感到十分高兴。关天的文化人聚集在一起,畅谈关天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更是一件幸事。“关天经济区文化的发展,人才是关键。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的生产对象,是’死’的因素,而人是文化生产过程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况且,文化产业本身是内容产业,其核心和源头就是创造、创新和创意,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的智慧、智力和技巧。相信宝鸡职工作协的成立,能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的文化内涵,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多培养一些具有开阔视野、富有创意和创新能力的作家。”
常院长在期望之余也对与会作家提出中肯建议:“我们的作家,要在作品的质量和数量上下工夫,在作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中见襟抱,不被金钱所绊倒,不为蝇头小利所动摇,不被文人相轻所局限。做一个有理想、有志气、有抱负、有才华、有志向、有作为,有大作品、有重作品、有精作品、有美作品的新时代的新作家!”
在谈到关天两地文化交流互动时,他说:人才资源充沛,交流平台的重要就愈加明显这次《宝鸡日报》《天水日报》两位社长出席会议,希望以此为契机,能够建立“关天经济文化研究院”或者“关天经济文化联谊会”,充分发挥两地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深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地文化协作工作的开展,为关天经济、文化的发展插上金色的翅膀,完成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采访结束时,常院长感慨良多:“今天的感觉就像回家,是一个游子对脚下这片故土痴恋的一种诉说。希望通过各位同仁的畅谈,为关天经济区文化的发展建言献策,也为两地文化的协作贡献出一份力量,让两地的文化更加繁荣。”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