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家齐聚宝鸡 共襄关天文化盛事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关天经济区文学名家齐聚宝鸡,共襄关天文化盛事。3月16日,在宝鸡市举行的“西凤酒杯”关天经济区文学座谈会暨宝鸡市职工作家协会成立大会上,常智奇、吴克敬、穆涛、王维亚、漆应得、王若冰、宁颖芳、侯波、马召平、王琪、三色堇、黄海等一批来自西安、咸阳、杨凌、天水等关天经济区核心地带以及延安的知名作家、评论家、文学杂志主编,与宝鸡市冯肖华、马平川、吕向阳、白麟、宁可、秦舟、张湛林、范怀智、李喜林等作家、评论家和媒体等文艺界人士近百人共聚一堂,畅谈关天经济区一脉相承的文学发展盛况,同时还就近年来宝鸡市及全省文学创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
这次文学座谈会是近年来宝鸡文坛乃至关天文坛的一次高规格的文学盛会。关天作家共筑文学雅集,试图再次验证陈忠实“文学依然神圣”的名言——
文化一脉相承
为文学创作提供沃土
伏羲、炎帝、黄帝,被认为中华民族的三大人文始祖。这三位始祖的发祥之地恰恰位于陕甘两省的天水、宝鸡,将有关他们的文化连为一体,也是“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中重要的目标任务之一。正因为此,关天一带有着同根同祖的文化根源和血脉。
主持本次座谈会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宝鸡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吕向阳,在会上“打响第一枪”:“纵观中国的历史,没有关天区就没有中华文明的源头,就没有周秦文化的兴盛,在这样一块圣地、热土上,我们可以自豪地看到,这里既是人文高地,产生了三位人文始祖,同时,到了近代也是工业、农业、林业、科技以及教育的集散地,还是秦岭旅游走廊,从华山到法门寺再到麦积山等,可以说世界少有的文化‘珍珠’都聚集在这里。从周代的青铜器、《诗经》《周礼》《周易》,到汉乐府、汉大赋再到唐诗,这里孕育了永不会泯灭的文化财富!”
陕西文学院院长、著名文艺评论家常智奇评说:“天水与宝鸡,因秦岭、渭河山水相连;秦人由天水而进入宝鸡,建立雍城,揭开大秦帝国灿烂的历史;同时,在历史行政沿革中,天水曾隶属于凤翔府。从大地湾到北首岭,天水与宝鸡在中华民族文化由西向东的崛起和传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关天文化的同根同源,《美文》杂志执行副主编、西安市作协副主席穆涛还从周秦文化的渊源上进行了论述。他说,关天经济区的基础是文化,是从文化的角度思考经济的概念。关天对中国的文化贡献是不可比拟的,一个是周的联邦制、一个是秦的帝国制,这是两个了不起的国家体制。由周朝衍生出的周礼文化,对中国影响深远;由秦衍生出自强不息的秦文化,彰显中国人的气魄。“作为一个文学杂志编辑,我希望关天区内的作家能够在如此肥沃的土壤中写出文学精品,无愧于这里深厚的文化积淀。”
文学成就斐然
陕西堪称中国文学重镇
在这样一块文化热土中,孕育出的文学之花灿烂而繁盛。
西安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西安市作协主席吴克敬在发言中概括道:“关天文学有力量。”他说,陕西新时期文学的代表人物最初是路遥,他以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享誉全国,并获得茅盾文学奖,以此带动陕北文学的崛起;紧跟着是以陈忠实为代表的一个关中文学群体;后来就是以贾平凹为代表的陕南作家群,三秦作家阵群迅速成长起来,影响全国。新世纪关天地区也成长起一批有名的作家,而且最活跃的群体就在宝鸡,譬如红柯、秦巴子、白麟等一批作家代表。“关天文学因这些不断传承的作家群体而具有力量,我希望这次盛会成为大家的一个宣示,向文学界宣示,我们有力量、有责任在我们的时代,在我们每个人的肩上,让关天文学继续繁荣发展。”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