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几乎未见生活垃圾分类 意识淡薄无相关配套成主因
生活垃圾的处理与环保息息相关。宝鸡市在10年前对生活垃圾实施统一“清、运、埋”处理,在当时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但随着城市的日益扩张,传统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已经不能顺应时代要求。生活垃圾是否做到分类处理,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那么,宝鸡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怎样一种情况?记者日前进行了调查。
现状几乎未见分类处理
3月7日,记者走访了市区经二路、金台大道等城区主要道路以及市中心的一些公共场所。记者发现,在这些街道和广场上,都放置着先进的分类垃圾箱。这种垃圾箱分为两部分,一边用来丢弃可回收垃圾,一边用来丢弃不可回收垃圾。在市区经二路上的分类垃圾箱中间还多了一个小斗,用来扔废旧电池。
但是经过记者观察,真正将垃圾分类投放的市民非常少。许多不可回收的烟头、烂菜叶等垃圾被扔在可回收的箱桶内,而可回收的广告单、饮料瓶等垃圾却躺在不可回收的箱桶内。行人不知道如何分类,那么环卫工人呢?在市区经二路中段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张师傅告诉记者,他们的工作任务就是将垃圾桶里的垃圾倒进垃圾车,交由清运车辆统一运走,至于如何将这些垃圾分类处理,他们也不清楚。
这种情况同样也出现在许多居民生活小区内。记者在市区新建路天上人间小区内看到,小区虽然配备了专门的垃圾清理人员,但整个小区仅有一辆垃圾清运三轮车。不论是垃圾清理人员打扫的垃圾,还是小区居民装袋的生活垃圾,都“一股脑”全部扔进这辆垃圾车。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次等到垃圾车装满后,都由环卫部门的垃圾清运车统一拉走,小区生活垃圾并未涉及分类处理。
据市园林环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宝鸡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有700多吨,虽然主要街道大都设置了分类垃圾箱,但除了医疗垃圾、餐厨垃圾被专门收集处理外,其余的生活垃圾仍以混合收集为主,并采用传统的“烧、填、堆”的方法进行处理。这种简单的处理方式导致土地被占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原因多重因素导致分类难
去年年底,我省出台《陕西省“十二五”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其中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逐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建设,力争将西安市和宝鸡市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并在示范的基础上逐步推广。”然而从现状看,宝鸡市的生活垃圾很难分类处理。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在市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副主任王小文看来,这个问题很复杂。“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分类处理经费投入不足,配套机械、设施和场地缺乏,许多像这样的因素制约着我们的工作。”王小文对记者说,宝鸡市在生活垃圾分类方面还只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面临的困难重重:一方面群众的意识达不到,另一方面政府也没有对此进行宣传和引导,垃圾的处置设施也跟不上。
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不了解生活垃圾如何分类。在采访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市民表示,自己能够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要求倒垃圾。大部分市民表示听说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说法,但对生活垃圾如何分类,分类处理的意义都不甚了解。还有些市民觉得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太麻烦。“扔个垃圾还要选着扔,太麻烦了。再说小区里也只有一个垃圾台,有的小区没垃圾台,也只有几个垃圾桶,我们想分类也没地方扔。”一些市民这样说。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面,宝鸡市有关部门的宣传工作并不到位。
除了上述因素,配套处置设施跟不上也是个问题,王小文告诉记者,去年年底,宝鸡市园林环卫部门在经二路上设置了有废旧电池回收口的垃圾箱,但至今都没有回收到多少废旧电池。即使将它们全部回收了,也没有相关企业进行专业处理。
对策市民与政府须共同努力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我们的环境息息相关,如何让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走入市民生活,如何让其常态化?针对这个问题,部分市民、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和市政协委员都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市民陈强对记者说,他在市区大庆路中段居住,他家的厨房、客厅、卫生间各放有一个小垃圾桶。存满垃圾后该扔的就扔,该卖的就卖。陈强说,其实垃圾分类并不难,关键是不要怕麻烦。目前不少市民对垃圾分类知识还没有掌握,希望政府向市民开展垃圾分类普及教育,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责任意识和自觉参与意识。“小区内放置不同色彩的垃圾桶,引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高新一路某小区物业工作人员李建民说,他工作的小区有十几栋楼房,却没有一个分类的垃圾桶。他认为,如果硬件设施不完善,即使居民在家中进行了垃圾分类,但投放时还是混入一个垃圾桶中,就失去了分类处理的意义。李建民建议选取几个试点小区,由政府垫资购置不同颜色的带盖垃圾桶,用文字、图形标注分类类别,要求居民按不同类别投放垃圾,以利于按类回收处理。“政府先行,建立生活垃圾分拣项目,提高可回收垃圾的再利用率。”市政协委员杨新华是这样建议的。在杨新华看来,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杨新华希望市上有关部门制定专项文件,围绕垃圾减量、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明确政府、企业和居民在分类收集、资源利用方面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出台促进企业和公众参与分类收集的激励政策和引导垃圾减量的配套政策;建立垃圾分拣中心、资源化利用工厂等配套设施,逐步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工作纳入规范管理的轨道。
针对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市的目标,市上也已行动起来。王小文告诉记者,最近他们与德国一家生活垃圾分类企业已经开始洽谈。他介绍说,德国是一个很重视环保的国家,有着严格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度。与德国洽谈的垃圾分拣项目,双方已经拟定了合作草案,德方还曾来到宝鸡市长寿沟垃圾处理厂进行实地考察。等合作方案制定完成、审批通过后,宝鸡市将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加工上迈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步”。未来,市区的生活垃圾将经过“固液分离—分类分拣—回收利用”的工业化流程,真正做到厉行节约、变废为宝。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