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安全城联动 唱响学雷锋合奏曲(2)
让市民更方便、更愿意参与
学雷锋志愿活动离不开市民的参与,如何让市民更愿意、更方便的参与活动,扩大参与渠道是关键。
西安市在开展学雷锋活动中,把活动小型化、多样化、社区化作为重要目标,尽可能方便市民参与。市文明办制定了《关于壮大社区学雷锋志愿者队伍,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实施意见》,引导社区依托物业公司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实现在社区登记注册、组织培训、对接需求的管理运行机制,努力使学雷锋活动重心下移,推动活动制度化、常态化。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近千支,志愿者人数超过60万人。
新城区长乐社区坚持把学雷锋活动将雷锋精神融入社区各项工作中,通过广泛开展改善社区环境、提升社区老人幸福指数、社会管理创新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社区共有老党员、红领巾和经营户等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8支,注册志愿者近300人,常年活跃在大街小巷,成为远近闻名的“雷锋队伍”。
全市各级文明单位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发动干部职工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积极参与“同城同心,能帮就帮”活动。省级文明单位标兵法士特集团干部职工常年坚持在单位所在社区开展清理野广告、清除卫生死角、修理小家电、辅导居民孩子学业等志愿服务。志愿者刘跃峰说,自己和许多同事家就住在社区里面,随时都能参与,非常方便,通过参与活动,自己为自己服务,社区生活环境更好了,人际关系更和谐了,大家都愿意参与。
为吸引年轻人加入到学雷锋的行列,未央、长安等区县文明办还及时开通学雷锋官方微博,利用微博、QQ、微信等现代网络技术及时发布活动信息,征集活动项目,展示活动效果,扩大了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西安文明网开设专栏,征集“志愿者心得体会”,让志愿者在网上敞开心扉,叙述自己参与学雷锋活动的感受和体会,引导更多的人在网络传递雷锋精神和无私爱心。
学雷锋活动要获得市民的认可和参与,增强活动实际效果是根本。西安市各部门、团体,结合自身特点、行业特色、群体特征,纷纷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活动措施。市文明办突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主题,把学雷锋活动与各类精神文明创建、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紧密结合,指导卫生、工商、城管、国税、政务服务等窗口行业,立足岗位实际开展学雷锋活动,以此改进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为市民办好事实事。团市委、市关工委等部门把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青少年学雷锋的重要内容,精心设计各类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活动载体,如开展“寻找身边的小雷锋”、雷锋style、百万学生“小米粒”行动等,引导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培养美好品德。
传播正能量,打造正热点
走在古城玉祥门外转盘,能醒目的看到“新华频媒”电子显示屏上,24小时不间断滚动播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大西安全城联动”的字样,这是今年来西安市加大学雷锋公益广告宣传力度的一个缩影。
市民张先生是一名退休职工,自费订阅了好几份报纸。他说,翻开最近的报纸,很多是关于学雷锋志愿者的感人故事,看了之后很受教育,好人好事多了,社会也就和谐了。
今年来,全市各类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和广告栏、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大众传媒,纷纷利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家点评、群众讨论、公益广告的形式,积极传播正能量,形成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强大宣传效应,更多的市民通过多种途径知晓、了解、参与各类学雷锋活动。
为发挥媒体在学雷锋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加强与省市各主流媒体的互动沟通,引导他们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各自活动品牌,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扩大影响力和传播力。目前,《华商报》开展的“一元关爱计划”, 《三秦都市报》开展的“跟我排”活动,《西安晚报》实施的“爱心一杯水”关爱户外工作者行动等,都在社会上形成广泛影响,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人民网陕西频道、新华网陕西频道、中央电视台陕西记者站、西部网等媒体也相继刊发我市学雷锋活动信息,加入学雷锋志愿联动活动。
市文明办结合学雷锋和道德模范宣传,分别与《西安晚报》开办“好人好报”专栏,与西安广播电台104.3频率开设“百姓英雄榜”,定期宣传普通市民的先进事迹,在全市营造崇尚道德、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