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民俗中蛇的特殊意蕴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转眼又到了蛇年,人们自然要围绕着蛇来展开话题。本文谈谈蛇在关中民俗中的一些特殊意蕴。
蛇本来是古代华夏族所崇拜的图腾之一,这主要基于蛇在我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对于生态平衡的贡献是很大的。临潼骊山女娲庙里的华夏族远祖伏羲、女娲均为人首蛇身,山东嘉祥武梁祠汉代石刻造像中的伏羲、女娲也是人首蛇身,这意味着蛇不但与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又是民族繁衍发达的象征物。后来,由于信仰其它图腾物的氏族不断加入华夏族,使得蛇成为狗爪、鹿角、马面、鱼鳞,变成了龙。但是,龙的躯干依然是蛇。因此,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是龙蛇不分的。晋朝张华《博物志》云:“华山有蛇名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他写的实际上还是龙。在关中民间,将蛇视为龙的化身,称为“神虫”,人们很普遍地将十二生肖中的蛇叫作“小龙”。旧时,人们不敢打蛇,认为打了蛇神龙会责怪,将遭灾遇祸。现在看来,这实质上是生态意识的体现。在蓝田等地,人们特称土红色的蛇为“善庄神”,也就是村庄的守护神。如有这种蛇游入院内,户主就要对其烧香磕头,并祈祷道:“请尊神受点香火,离开我家,嫑把娃吓坏了。”若是黑蛇,则用木杈挑到门外远处。渭北各县,一般将进入住宅的蛇盛在簸箕里,端着送到门外。要是在野外遇到蛇,便避开。关中北部的剪纸中有“蛇盘兔”的图形,当地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有鉴于此,蛇和我们民族的象征龙一样,是祥瑞的象征。关中俗信中有的预兆以蛇为吉祥富贵的象征,如做梦预兆中,梦见蛇或鱼要得财,因为蛇和鱼是“钱串子”;再如出门在外有以“早见鹰,晚见兔,晌午见个出溜溜(蛇)”为吉兆的。
关中西部民间新生儿满月或40天,家里设酒宴为新生儿做满月。就有外婆给新生儿送裹肚、护襟的习俗,裹肚、护襟的图案有蛇、兔、狗等,构图形象,色彩绚丽,非常考究。蛇与兔的意蕴亦如关中北部剪纸中的“蛇盘兔”。关中东部民间把清明节蒸的面花称作“上坟馍”,“上坟馍”的形制有一摞5个的“神桃”,还有所谓的“盘蛇蛇馍”,黄河沿岸的人们还在盘蛇蛇馍上装饰象征男阴的雀儿、小鸟、“牛牛(赤子阴)”,亦有鱼儿大张口的造型;以象征男欢女爱的意义来表示家族的后继有人。铜川市耀州区药王山有明代道士谭真君写的“龟蛇”二字石刻,民间将其朱砂拓片挂在堂屋里用来避邪,蛇在这里实质上还指的是龙。《礼记·礼运篇》里把龙、麟、凤、龟称作“四灵”,这“四灵”是智慧、威力、吉祥、富贵的象征。
这里特别跟大家说说关中民间把属蛇叫做“属缠”以及“缠”字的读音翻译成汉语拼音应为chàn的问题。“缠”字在关中通常读作阳平调,但是在“属缠”等语境中却读作去声调。宋代人编著的反映唐代古音的韵书《广韵》里平声和上声两个调类里都有“缠”字,其中上声里的反切是“持碾切”,“持碾切”的结果正好是去声的chàn,如西安方言把普通话的去声51调值读作55调值,西安方言去声调的“缠”字就可以记作chān。旧时,关中民间有以天干地支相结合的所谓“六十花甲子”或“鼠、牛、虎、鼠生、牛犊、老虎”等取乳名(小名)的习俗,于是“缠chān”就是“蛇”,关中人名中的“蛇”常常直接被读作chān。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