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彩电 陕西人难以割舍的童年记忆
“黄河”彩电,一个曾经让陕西人骄傲的品牌。那些年,我们围坐它前痴迷《射雕英雄传》,忘我欣赏《再上虎山行》,跟随“许文强”闯荡上海滩。“黄河”彩电陪伴着几代人度过了美好的童年,给众多的家庭带去了欢声笑语。然而,斗转星移,时过境迁,随着“黄河”彩电的停产,加之电视的淘汰升级,以及外来品牌的入侵,“黄河”彩电逐渐退出了我们的生活,曾经的骄傲变成了如今更多的遗憾。
难以割舍的童年记忆
2012年初冬,陕西长武县县中学门卫室里,张师傅面对一台老旧的18寸“黄河”彩电看得津津有味。“别看这台电视老,但是几十年来从未打过绊子,如今这画面依旧清晰,声音如初清脆。”每当有人用老古董形容这台电视时,张师傅总是如是回应。
在人们享受数字高清,平板液晶电视轮番上阵,WIFI无线接入,网络PPLIVE点播迅雷BT电驴下载,手机电视逐渐普及的今天,“黄河”彩电似乎早就被时光轻轻抖进记忆的旮旯,只有经历过那些年代的人,在内心深处仍保留着那份纯真的记忆,也成为一生美好的回忆。“说起‘黄河’彩电,就让我想起了童年那些美好的记忆。”36岁的叶熊涛说,“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电视是一件真正的奢侈品,看电视不亚于现在去听一场高雅音乐会,以至于我现在回忆起来,还不得不用‘流动的飨宴’来形容那时候万人空巷争看电视的‘盛况’。毫不夸张,露天电影院,黑白公用电视机和燕舞牌收录机是我们这些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人共同的娱乐记忆,按眼下的时髦说法,将之升格为集体记忆符号也不显得过分。”
叶熊涛的老家在陕西农村,按他的话说,他家当时在村里算是“富农”了,父亲在县城某国营单位上班,算是吃“皇粮”的人,母亲在村里开了间小卖部,家里经济在全村不敢说最好,起码也算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80年代末临近春节的一个冬天,父亲用自行车驮回了一个大纸箱,母亲告诉他那是台彩色电视机。“在全村都没有几台电视的当时,我家里竟有了台彩色电视机,让我兴奋不已,跑出去到处炫耀,吆喝小伙伴晚上来我家看电视。”叶熊涛回忆说,“当时我记得很清楚,彩电的右上角写着‘黄河’两个字。”
村里有了第一台彩电的消息,在当时也算是“爆炸性”新闻,参观者络绎不绝,彩电买回的一个礼拜几乎24小时开着,大家就是看不够。叶熊涛说,这台彩电的质量真不赖,用了十几年没出现过任何问题。每到傍晚吃罢晚饭,邻里街坊就向他家聚集,父亲将电视从屋里移到院子,大家围坐一团有说有笑好不热闹。电视里播放的是周润发主演的《上海滩》,节目刚开始院子里鸦雀无声,跟随着剧情发展大家的情绪开始起伏波动,或捧腹大笑或潸潸落泪。“这台‘黄河’彩电不仅给我们家带来了欢乐,也给全村人增添了无尽的喜悦,更为我留下了美好和纯真的童年。”叶熊涛激动地说。
和叶熊涛一样,35岁的孙卫鹏谈起童年的记忆,总是与家里那台18寸的“黄河”大彩电难以割舍。“记得那是1989年‘黄河’彩电来到我家。那时候人们都管18寸彩电叫大彩电,仿佛不加个‘大’字就对不起所费的银子,显不出先富裕起来的那部分的优越。”孙卫鹏说,他家不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但是碰巧有个内部关系从双轨制价格的夹缝中求得这张彩电特供票,父亲咬牙拿出多年积蓄,亲戚又凑了些,一干人等兴冲冲地就押着大彩电回家了。彩电在家,远友近朋不请自来,因为家里在厂区,亲朋常聚一起看闭路电视,作为长姐的母亲也乐呵呵的喜欢舅舅小姨来家团圆,一大家子粗茶淡饭却也十分香甜。
时间如梭,一晃十几年过去,自己他乡求学终留在外地工作,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在家待的时间每次也越来越短,值得欣慰的是,家里的这台黄河牌大彩电竟然还忠实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除了按键稍微不灵便外,基本功能还都一切正常。前几年家里买了套新房,父亲从老家打来电话说,家里新换了台42寸液晶平板电视,父亲探寻口气似的问他:旧机子,就是那台黄河彩电,扔了吧?孙卫鹏心里面想“都啥年头了怎么还不扔啊”,就随口答道:扔了吧!父亲顿了顿,又像是自言自语:留着吧,放进卧室,我和你妈晚上睡觉前看看,小的看着不累,也不心疼(费电)……“听了父亲的话,我突然觉得一颤,过去的那些时光一下子全都涌到眼前了:仿佛看见我们这个小小的三口之家,看见了亲朋幸福的拥在电视机前面;看见冬天的晚餐,大家围着饭桌一边吃母亲烧的糖醋排骨,一边热火朝天地谈论着热播的电视,整个屋子弥漫着饭菜的香味和浓浓的亲情;看见……那些美好的日子总是徘徊在内心深处,一旦触动一幕幕又浮现眼前。嗨,谁说生活,不是一部电视连续剧了?”孙卫鹏眼绕泪光,说到此处声音哽咽。“在今天这个文化已经轻薄缩减等同于大众传媒的年代,我依然格外怀念童年和少年时有电视相伴的那些日子,我宁愿保持对那个年代简单生活的敏感,更觉得漫漫时光中父亲母亲苦心经营我们这个三口之家不易,他们善良、朴实,懂得满足,无所奢求,为我肯付出千般……这个家虽不富裕却永远让我感到温暖和幸福。给我向上的力量,是我心头最绵长的挂牵,而那部伴我度过少年时代现在依旧陪伴父母安享天伦的‘黄河’牌电视机,竟也承载了这么多沉甸甸的乡愁……”
“黄河”彩电在70、80年代人的心中永远的打下了烙印,它不仅是一个产品和品牌,更像是跟随这代人一起成长的朋友和伙伴,记录着他们的成长,浓缩着他们的乡愁,他们对“黄河”彩电的记忆和感情终将无法割舍。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