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合阳黄河文化奇葩“撂锣”

2013-02-25 13:54  陕西农村报  字号:T|T

“撂锣”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流行于合阳县黄河塬畔的黑池镇西中雷、南吴仁等村庄,堪称是黄河文化中的奇葩。“撂”是当地方言,意为“抛”、“扔”。“撂锣”2009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民间艺术表演时,锣手们步伐整齐,随着鼓的节奏在同一个鼓点上把锣一齐撂向高空,接住后继续敲击,鼓点丝毫不乱。数十面铜锣一起飞向高空,金灿灿一片,余音袅袅,场面十分壮观。2月24日,记者来到合阳县黑池镇西中雷村,亲眼见证了“撂锣”的壮观场面。

2月24日,正月十五,合阳县黑池镇西中雷村举办社火表演,上千村民齐聚一起欢歌欢舞共度元宵佳节。上午十点多,记者便来到西中雷村。只见一副写有“锣撂九霄外敲来风调雨顺古镇三千里擂出五谷丰登”横题为“春雷滚滚”的对联赫然醒目。

村主任王丹峰告诉记者:“这幅对联意寓西中雷村1114口人对2013年的美好愿望,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表演,给每一位村民带来好的心情,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在村子广场,鼓手们将大鼓撂于场地中心,击铙队、花杆队、撂锣队依次围鼓摆成三层圆圈绕转预演。直到11时左右,社火表演正式开始。停在村口的摩托车、私家车多了起来,村里围观的村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平日里,宁静的村落随着惊天锣鼓的响声顿时热闹了起来。

七八个小伙子扛着“老杆”向前跑去,随后紧跟着的是村里小学生组装成的旗队,旗队后是介绍村里情况的“前言方队”,再下来是锣鼓队。行进时和花杆队伍组成综合性民间舞队,在乐队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在村里开始表演。花杆队是由四五十名姑娘或年轻媳妇组成的。她们每人手持一根长约150厘米的竹竿或木棍,上面系各色彩绸,称为花杆,形成五彩斑斓、色彩艳丽的花杆队,更增添舞队的鲜艳色彩。

只见锣手们步伐整齐,随着鼓的节奏在同一个鼓点上把锣一齐撂向高空,接住后继续敲击,鼓点丝毫不乱,脚下的步伐也很是整齐。只见数十面大锣随着节奏同时抛向空中,在阳光的照耀下齐上齐下,犹如金龙飞舞,给人们以新颖、壮观的气势感染。

村里的老艺人王友平说:“撂锣只有—个基本动作,边舞边走边将大锣抛向空中。表演分为‘行进式’和‘场地式’两种。行进式常和高跷、花杆等组成综合性民间舞队。”

壮观的“撂锣”场面经过之后是为了博大家一笑的大头娃娃方队,一个个造型各异的大头娃娃惹得村民开怀大笑。随后是花轿方队,演出的村民穿上五颜六色的盛装从围观村民中间走过。接下来是,“信子”表演。

在各种农机具车上,小孩被画上不同的妆,扮演不同的人物,在两三米的高空中行进。很多小孩吓得直哭,也有小孩一点都不怕。在车辆行进的过程中,一个两岁大的孩子,竟在信子上睡着了,下面的群众看了后有的开怀大笑,有的着急的喊孩子。任凭喊叫,孩子却一直熟睡着。孩子的妈妈梁亚丽着急地给孩子剥开一个水果糖递到孩子嘴边,孩子才醒来。梁亚丽告诉记者:“孩子虽然只有两岁半,但这些美好的回忆以后回留在记忆中,伴随孩子长大。让孩子上信子图个吉利,希望孩子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成长。”

最后是社火尾子,由爱好戏谑笑闹者扮成农村老妇,宽裳大袖,擦脂抹粉,多扮演小丑之类,穿梭于围观的人群中,还不时和观看的村民、孩子一起打闹,成为社火队伍的热点。

西中雷村村支书王银祥说:“这次社火表演村民自发捐款12万余元,村上共有400多人参加了社火表演,其中,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5岁。通过社火表演,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团结了村民,也将激励村民来年好好奋斗,早日过上小康生活。”同时,王银祥又说道:“‘撂锣’在西中雷村有上千年的历史,作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一定得传承下去,去年一年村里共培养12~20岁年轻鼓手8人。由于种种原因,“撂锣”传承还是比较慢,希望政府多多给予关注和支持。”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宝鸡小伙公园秀“蒙”眼写书法

    2013-02-25 11:35阅读

    千陇古道上的花马池盐帮

    2013-02-23 00:53阅读

    蛇年春节电影院成新宠

    2013-02-19 22:13阅读

    群艺馆免费开放 宝鸡市民乐享文化大餐

    2013-02-16 18:23阅读

    千箱蔬菜进社区 免费发送济贫困

    2013-02-05 14:39阅读

    马家塬藏着章丘知县的墓志铭

    2013-02-02 00:12阅读

    银行ATM复刻“蹲景”蹲着取钱 银行称正协调大楼物业开口子

    2013-01-28 11:1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