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艺馆免费开放 宝鸡市民乐享文化大餐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记者李鹏
进入冬季后,宝鸡的气温也逐渐逼近零度,与气温下降形成反差的是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热度却“不降反升”。冬天里,想娱乐却苦于没有场地这个曾经困扰不少市民的难题,在宝鸡却迎刃而解。随着宝鸡市14个群众艺术馆免费开放以来,这里已经成为不少市民特别是离退休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户外寒风瑟瑟,而在宝鸡市群众艺术馆音乐教室里却是暖意融融,这里聚集着远近50多名离退休老人,正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声乐。2012年12月中旬,记者随“十八大精神在三秦”采访团在宝鸡采访时亲眼目睹了这一幕。
今年54岁的王静来这里学习声乐已经有1年时间了,她说要是不来唱歌都觉得一天过得没有意义。“一周四次课,周一、周四下午和周二、周五早晨,马上又要比赛了,最近加了周三全天来加紧排练。”王阿姨住在东郊,每次坐车过来需要50分钟路程,能坚持来练习,与老伴儿的支持分不开。王阿姨一边介绍情况,一边还盛情地邀请我们参加,她说自己以前是公交司机,吃饭经常不规律落下了胃病,来这里练习声乐需要运气锻炼横膈肌,渐渐地连胃病也好了许多。
王阿姨能来这里参加声乐学习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冲着这里的专业老师而来。“以前都是野唱,没有系统地学习,而这里很规范,还要通过识谱、乐理、听音、试唱等一系列考试。晚上还有作业,压力挺大的。”王阿姨介绍说,台上正在指挥的是宝鸡市音协主席,她给大家讲课都是完全免费的。
像王静一样受惠于群众艺术馆免费开放的还有在一楼大厅练习舞蹈的张阿姨。张阿姨说:“这里的条件非常好,不仅学习了民族舞蹈,还结交了更多聊得来的好姐妹。”
除了唱歌和舞蹈,在群众艺术馆还可以唱唱秦腔,看看电影。非遗陈列馆、书画展厅、多功能厅、各类排练厅、辅导培训室、书法美术学习室、宣传廊、阅读室等设施场地均向公众免费开放,以满足群众文化娱乐的不同需求。
据了解,自2011年7月起,宝鸡市“三馆一站”全部实行零门槛、全时段、无障碍免费开放,在公共文化机构服务群众方面实现了突破。全市文化群众艺术馆组织公益性文化活动参加群众279万人次,开展各类公益培训1.3万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搞文化体制改革为了谁,我们的舞台就应该属于谁。”在谈起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时,宝鸡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徐林会说,“主流文化应该来自并属于群众,只有这样,文化这个舞台出演的才是大众文化,才是主流文化。”
在宝鸡各地,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正成为当下的“时髦”,而源于群众的文化,也自然能得到群众的喜爱。而群众演出的节目看似朴实简单,却彰显着文化的强大力量,而很多经典文化的传承就在其中。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