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再遥远也要回家 一张火车票寄托多少浓浓乡愁
距蛇年春节只有几天了,在西安工作的外地人,最盼望的是全家团聚、欢度佳节;在外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最急迫的就是平平安安回家。一张承载着全家人情感的火车票,像是一把打开幸福大门的钥匙。而已经踏上回家旅程的人们,正在用滚滚车轮缩短着与家人的距离。
要想回家不太容易
“买到车票了吗?”成为近期人们见面寒暄时高频出现的问候语。春运期间,紧张的运力与庞大需求之间形成的紧张供求关系,使一张看似普通的火车票,戏剧性地承担起了全家幸福团聚的重任。
长安大学学生鲁星,一放寒假便来西安看望在北郊做环卫工人的妈妈,并计划在春节前接妈妈一起回四川老家过年,与爸爸和哥哥团聚。鲁星给自己订到了学生票,可妈妈的票却一直没有着落。听说可在网上订票,1月25日一大早鲁星便赶到网吧网络订票。“可刚开始放票20秒,所有的票就都被订光了。”在多次电话和网络订票失败后,鲁星来到西安火车站的售票窗口,排过冗长的队伍之后,得到的答复依然是“没票”。“实在订不到票,可能妈妈就不能回家跟我们过年了。”寒风刺骨的清晨,记者刚到钟楼北侧的西安人民剧院门口,就看见这里火车票销售窗口前,有一支长长的队伍在慢慢蠕动。后来的人们,不断替补,所以队伍一直难以缩短。排队的人群中,一位张先生表示,虽然代售点比火车站贵5块钱,但是起码比那人少一些,过年回家的人多,不提前排队买票,恐怕到时候就回不去了。站在剧院门口望去,俨然胜似钟情戏剧的人们在抢票观看一场精彩的演出,那激情,那毅力令人感动。
虽然,网络和电话购买已经开通,然而记者在西安火车站及其各个代售点发现,依然有不少农民工选择在窗口排队买票。他们大多表示并不熟悉电话和网络购票的程序,甚至一些人“根本不会用电脑”或者“从未听说过可以打电话购票”。在未央区一建筑公司打工的李师傅表示自己不会上网,订票电话总打不通,还是觉得排队买票一手交钱一手交票的办法比较牢靠。实际上,不少热门线路的车票早在窗口售票开始前便已所剩无几,绝大多数窗口排队买这些票的人很难如愿。由于不懂电脑、不会上网而成为“购票弱势群体”的农民工,选择“一手交钱一手交票”的方式等来的常常是一句“无票”。因同日车票在火车站窗口和火车票代售点开售晚于网络和电话放票两天,所以现场购票时往往会遭遇无票的尴尬,许多火车票代售点由此沦为“取票点”。据一些火车票代售点的工作人员透露,早在网络和电话订票通道开通之前,便常常碰到刚到开始放票的时间,系统页面便显示可订车票余额所剩不多的情况。这是购票人对于春运购票难意见最大的地方。如何适应新的购票政策,如期买到回家的车票,登上回家的列车,依然令尚没购到返乡车票的人们头疼。
说到回家格外激动
午后,火车站依旧人潮涌动。凉飕飕的风和着暖和的阳光拂过脸,有一种懒洋洋的惬意。远远的一眼看过去,临时候车区里的一个学生装束的身影与周围嘈杂的环境有些格格不入,来往的人群无不为找人、进站、等车而焦急,唯有他安静的坐在那里全神贯注的在本子上写着、画着,仿佛偌大的火车站、躁动的人群都与他无关。
“同学,今天回家吗?”记者走过去轻声地问道。突如其来的声音让他惊慌的抬起头,忙乱的收起写满函数式的本子,脸上泛起微微的红,略微有些窘迫的扶了扶眼镜。他叫胡新强,江西人。2012年8月他告别了生活了18年的家乡和父母,成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通信系的一名大一新生。和所有大一新生一样,刚到学校不久便开始想家想爸爸妈妈,回家的急迫心情使得筹备寒假回家成了他近一个月的大事。“其实,爸爸刚转身下宿舍楼我就开始有些想家了,长这么大第一次一个人在外生活很不习惯,常常梦到自己还在上高中,早晨赖在床上不起,妈妈碎碎叨叨的喊了一遍又一遍。有时候一个人躺在宿舍床上想想,被妈妈唠叨也是一件幸福的事。”说到回家,胡新强的话匣子渐渐打开,欢快的语调流露出浓浓的“思乡情切”。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