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窗花”红红火火迎新春
红彤彤的窗花是新年最喜庆的映衬。每年刚进入腊月,西府的姑娘、媳妇们就开始忙活起来。一双双巧手将红纸和剪刀摆弄得游刃有余,一幅幅代表着富贵、吉祥、丰收的剪纸窗花便呈现眼前。
据说,剪窗花的习俗起源于晋代,与立春密切相关。宋、元以后,剪窗花迎春的时间由立春改为春节,人们用窗花表达庆贺春来人间的欢乐心情。这种习俗在沿袭千百年后,在北方的农村依然盛行。
今年58岁的朱雪慧是宝鸡市“市级非遗项目凤翔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她告诉记者,以前农村里一到腊月,大家就拿出家里珍藏的代代相传的窗花样式,对照着剪起来。姑娘、媳妇们互相串门,除了问家里的年货准备得怎么样以外,最关注的还是谁家有漂亮、新颖的窗花样式,互相学习是少不了的。“谁家媳妇拿出一张样式别致的窗花,那是很骄傲的事情。”朱雪慧笑着说。
西府地区窗花的样式多以花、鸟、鱼、莲、孩童等为主,不仅喜庆吉祥,也颇有寓意。例如,“花开富贵”“喜鹊登梅”“连年有余”“儿孙满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等。
经过20多天的剪窗花准备,腊月二十三祭灶扫舍过后,就开始贴窗花了。过去的窗户有36个木格子,是用白纸糊的,每到年跟前就会换上新的白纸。干净的窗户纸上,贴上红彤彤的窗花,映衬得格外漂亮。
朱雪慧说:“贴窗花也是很有讲究的,窗花剪得多的人家,可以把36个格子全部贴满,显示出这家的姑娘媳妇聪慧、勤劳;没剪下那么多窗花,就以对称的方式来贴,也能显出精致。”
窗格子中间的四格,没有糊窗户纸,因为讲究贴“烟格”,这是一种方形的窗花,中间镂空,便于空气流通,也是窗户中间的点缀。四角的四个格子,要贴“云子”,这是一种带有祥云纹的直角三角形的窗花,可以将一家人的祥瑞就此“框”住。
大年初一这天,邻里之间串门,谁家的窗户上贴的窗花精致、漂亮,那可是聪明姑娘、巧媳妇的象征,非常值得炫耀。
如今,纸糊的窗户虽然已远离我们的生活,但是透明的玻璃窗户上,贴上红彤彤的窗花,更是屋里屋外都透出过大年的喜庆。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