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爷”恭恭敬敬求好运
到了腊月二十三,很多家庭最主要的事情就是祭灶。如今城市里虽然鲜有“灶神爷”的位置,但在农村,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很多老人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相传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专门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各家各户灶王爷的神像,每年都会换新的。腊月的集市上,灶王爷的神像是不能说‘买’的,要说‘请’回来。”家住岐山县青化镇的李蓉说起年俗,最先想到的就是祭灶,“在我的印象中,祭灶好像都是父亲来完成的,母亲都是准备好了祭灶的供品,然后拉着我们静立在父亲身后,看着父亲祭灶。对来年美好的愿望,也就寄托在了祭灶之中。”
其实祭灶的风俗在周代就已经形成了,最开始叫“纪灶”,是纪念教人吃熟食的“先灶者”。正是因为“先灶者”的出现,人们才由茹毛饮血开始过渡到吃熟食、喝开水,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对灶神的祭祀都是十分虔诚的。“给灶王爷、灶王奶奶奉上的供品,是没有鸡鸭鱼肉、干鲜果品之类的,更没有牛羊三牲,每年都是妈妈做一些‘糖瓜’,就是那种用麦芽糖制作的鸡蛋大小的瓜状糖块。村里条件好点、更为讲究的人家,还会再供上一碗用糯米蒸熟的莲子八宝饭。此外还要专门给灶王爷骑的马准备点香糟炒豆和清水。据说灶王爷和他的马吃饱了,上天庭就不会乱说人间是非,而且再下凡时会带来好运。”李蓉说道。
除了供品之外,很多人家还要给灶神的神位旁贴上春联,寄托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过了腊月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嫁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祭灶完后,扫舍、糊窗花、贴年画等年俗也就相继开始了。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