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赵艳玲一家的幸福生活
“过去一家五口人挤在一间小平房里,生活很不方便。现在终于住上这90多平方米的房子,要是没有党的好政策,我们这辈子都不可能住进这宽敞、明亮的楼房!我们感觉很幸福!”家住榆林城区东沙经济适用住房金阳小区林风苑的赵艳玲高兴地说。
关于自己一家人的购房经历,赵艳玲娓娓道来,她和丈夫都是下岗工人,由于自己身体不好,全家人的生活都只能靠丈夫打零工维持,对于有暖气、有天然气的商品房,赵艳玲一家人都不敢奢望。2008年冬天,在政府的帮助下赵艳玲全家搬进了榆阳区第一批经济适用住房金阳小区。“当时的商品房房价都在5000多元一平方米,而我们家面积有90多平方米,两室一厅,一共才十几万元。”赵艳玲说。如今,女儿结婚了,儿子上了大学,她一家的住房梦也成了真,赵艳玲夫妻俩感到如今的生活很幸福。
赵艳玲的新家位于榆林城区东沙的经济适用住房金阳小区,整个小区的总占地面积645.93亩,总建筑面积65.9万平方米,规划住宅楼113栋,住宅5128套,是榆林市目前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小区。小区地面整洁干净,小区绿化率超过30%,超市、电器销售点等已经入驻。整个金阳社区都有摄像头,保安晚间也在社区里巡逻。金阳社区还采取社会管理“三化三结合”模式,进行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多元化服务;与社区平安建设相结合、与社区党建相结合、与服务群众相结合。
平日里,在金阳社区服务中心的活动室里,赵艳玲和很多群众一样参加着各种社区活动,唱快板书,歌颂着自己的美好的生活。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到了保障房建设,提出了要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的基本需求。而金阳社区党支部把“十八大”精神有效地融入社区各项工作中,以人为本,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金阳社区党支部书记秦建国介绍说:“随着后期水、电、绿化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营,这个保障房项目将实现居住人群不仅能住上舒适的房子,还能享受到健全优质的公共服务。”目前,全区共建设保障房5000多套,到2015年,将基本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在全面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和积极实施“阳光分配”的同时,也在大力推进基层设施配套建设,强化后续服务和管理,让居民安居乐业。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