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范家村:“碎戏村”这样拍“大片”
一台摄像机,四五位演员,导演一喊“开始”,全场肃静,正宗西府方言演绎的方言剧便开场了。这原本是在剧组才能见到的场景,如今在岐山县蔡家坡镇范家村经常上演。
三年前,退休乡村医生方金秀决定写剧本,村民们听说后,纷纷响应,有人毛遂自荐当演员,有人热情周到搞后勤。从此,扎堆打麻将、打扑克的生活一去不返,跳广场舞、扭秧歌也不再新鲜,自导自演拍“碎戏”成了范家村村民争相参与的时髦事。
戏服自己备,刮风靠风扇,下雨脸盆浇,资金大伙捐,即使条件再简陋,范家村人仍然热情不减,三年时间拍了十多部碎戏,其中六部在市、县级电视台播放过。聊起拍戏背后的有趣故事,范家村每个人都能说出一箩筐。
古稀老太当编剧
范家村拍碎戏,离不开核心人物方金秀。今年70岁的方金秀思维敏捷,性格爽朗。她原本是一名乡村医生,五年前退休在家。2008年汶川大地震,宝鸡受到波及,那段时间,方金秀整夜睡不着,地震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一幕幕在脑海中闪现。受《百家碎戏》的启发,方金秀拿起笔写了一段故事。
这个故事就是《风波之后》,讲了两个经常吵架、纠纷不断的邻居,在地震来临时却互相帮助、共渡难关,最后和睦相处。故事的第一个读者是同村妇女李玲翠,她看完剧本后非常惊讶,觉得这故事一点儿也不比《百家碎戏》的内容差,于是主动提出把故事拍出来,热心的村民王尚利则自告奋勇保障后勤。没资金、没经验,一切全靠摸索,方金秀拿了5000元,李玲翠出了2000元,大家在村里到处找演员,又从一家影视公司请了一位摄像师,故事就这样开拍了。没想到第一炮很快打响了,片子制作完成后在村上播放,引起强烈反响。村民们热情高涨,都督促着方金秀赶紧写新剧本,好谋个角色演演。
有了大伙的支持,方金秀也信心十足。在平时生活中,她不管拉家常、逛集市,都特别注意收集素材,也有村民专门来给她讲故事。她把听来的故事经过加工,再写成剧本。一开始不懂剧本格式,她就按小说写,不会用电脑,她就用笔写,就这样三年的时间,她写出了二十多本剧本,还写了一部六万字的中篇小说。故事内容都是围绕农村生活的,其中《希望之星》、《记者进村》、《烟囱里的面条》、《两家欢》、《迟到的婚纱照》等剧本,故事都来源于真实生活。
贤惠媳妇学“打架”
拍戏听起来简单,实践起来却困难重重。没有一点表演经验的农民,面对镜头常常无所适从,紧张得都不知道该怎么走路,该哭的时候哭不出来,群众一围观又笑场不断,一个简单的镜头得拍半天。
《风波之后》的第一个镜头,就是两个村民因地界问题吵起来,最后打成一团。这场架怎么打成了难题,要打得真实,还要讲究技巧,不能伤到对方,两个演员练了十几遍,才勉强通过,把所有人都累得满头汗。扮演其中一家媳妇的李玲翠也犯了难,为了表现两家矛盾,她要到对方家门口“骂街”,但生活中她从未和人吵过架,所以总是找不到演戏的感觉,急得方金秀发了一顿脾气。“豁出去了!”李玲翠一咬牙上了场,没想到表演效果还不错。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