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好声音”与“好生意”
近来,一档《中国好声音》节目很火,收视率很高。作为繁荣文艺是件好事,但却引发不少质疑声音。有人说“好声音”变成了“好生意”。
据说《中国好声音》是导师、学员、明星和中国移动的盛宴。导师是技术入股,学员收入来自彩铃下载。明星拿评审费,中国移动自然分彩铃的红。这是文化产业的新模式,也是电视业的创新。
我以为在当下,是有些人指望“一唱成名”,成名之后便是利。于是走进了唱歌比赛的“名利场”。比赛便成了一个“局”,导演刻意表演,选手身份造假,明星故弄玄虚、自以为是,纷纭成了一个江湖。这些年确有一些“草根”“一夜成名”,激发了更多人的成名梦想。节目组言称不排斥学员的履历,只要出得了好声音,就是好声音。这实则更具号召力,让许多人积极加入。但你情我愿,别指手画脚。
《中国好声音》丰富了中国的音乐和民众的文化生活,拓展了文化产业的新模式,让一些人的音乐明星梦成真,是否成了“中国好生意”还要有待观察。但无论如何应该看到这种创新的社会效应,或者其结果不但是“好声音”,更是“好生意”,是多赢。经营文化产业的人应该关注探索这一文化与市场紧密结合的现象,寻找自身的突破口,少些议论与质疑,多些自己的行动与努力。(文/周虎子)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