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
情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纽带,人们在对自己所接触的事物产生爱或憎的情感的同时,这种情感就会支配着人们的意识。那么,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利用“情感”这一因素来激活学生思维,构建生动而又高效的课堂呢?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情感是一种内驱力,积极的情感可以促使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以此推动“创新”。
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如我在教学《陶罐和铁罐》这一课时,在课前就组织学生动手制作画有陶罐和铁罐的头饰,引导学生以表演的方式帮助他们感悟课文内容。在课堂上,我先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分配自己所饰演的角色,讨论在表演中该具备的表情和动作,我呢?也就作为他们的朋友,加入到其中的一个小组中去,参与他们的活动。在这样的气氛中,我和学生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的拘谨一扫而光,浮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张张热情洋溢的脸,孩子们兴高采烈的说着、议论着。接着,我又布置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后排练,下节课比赛表演的任务。因为学生要想表演好,就得进一步阅读课文,并且深入到课文中去理解课文。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我们班就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课,同学们的表情和语言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示。
二、以“情感教育”为主线,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经典性和语言美,可唤起学生对爱、对生命的感悟。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的感情容易外露,容易被人物形象故事所打动。而面对当今光怪陆离的声色时代,孩子们根本不缺乏对时文的接触,他们最缺少的是自然界中最质朴、最让人感动的经典性的回归。而我们的课文不仅本身具有思维的力量,而且含美的价值,能够以此激发学生对文美的创造和渴望。同样,“情感”作为学科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也是点燃学生良好情绪、激发潜能的导火线。
如我在教学《麻雀》这一课时,在让学生读书悟情的同时,让他们重点体会“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那种精神,再让学生读课文,说说文章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学生们思索后便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尽管回答都很幼稚,但我着实听到了连贯的句子和让人感动的情节。此时学生已经明白了课文要表达的主题——母爱。这时,我告诉同学们,《麻雀》的原文最后还有这么几句话:“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我是怀着虔诚之情的。我想,爱比死的恐怖更强大。——只有她,只有爱,才能维系着生命。”虽然,学生并不完全理解这几句话的深刻内涵,但他们已经明白了一点:那就是爱的力量超越一切,只有爱才能维系生命。此刻,我轻轻地却又坚定地说:“同学们,母爱的力量的确是伟大的,同样在文中,老麻雀明知在和猎狗这场力量悬殊的搏斗中,它是随时面临死亡的,但它还是没有退缩,那么最后在我们为他们的脱险而高兴时,你想不想对麻雀说点什么呢?”显然,这是符合孩子们此刻表达意向的,学生们顿时议论纷纷。
是的,学生感动了,我也感动了。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陆续出现了:“妈妈,我以后再也不淘气了,要做个听话的好孩子。”“妈妈,您辛辛苦苦的养育我,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做个有用的人来报答您。”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人类最纯真、最质朴的爱,唤起他们对爱、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回归人类永恒的“经典性”——我又一次成功的完成了小学教师的天职。
文/汉中师范附属小学陈红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