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迷:银川街头看秦腔
我去银川走亲戚时,记得每天傍晚(雨天除外),在银川街头总有几处自乐班在唱戏,最常见的是南门广场、光明广场、文化西街的文艺巷、鼓楼前等,有十来个人,把鼓板一支,拉胡琴的顺凳子坐个半圆,吹吹打打就开场了。
我在亲戚家住的地方距南门广场很近,傍晚坐在家中闷热,便去听戏。有时唱的是坐台子,即演员不走动,坐着或立在原地唱,不带动作。和咱陕西一样,既唱秦腔,也唱眉户戏,板路相同。我们这些戏迷静静坐在那儿听。有时他们唱摇摆戏,即演员模仿剧中人提袍甩袖登马靴,根据剧情做动作。有许多演员很老练,表演起来一丝不苟,动作规范,唱腔念白都很认真。虽然是业余演员,但和专业剧团演戏不差上下。
傍晚,人们都下班了,有人闲在家孤独,便提个小凳子来看戏,离家近的老人,还让孩子端来躺椅、茶水,边品茶,边听戏,十分惬意。懂戏的人还用手在击着节拍,当演员唱得精彩时,还欢呼鼓掌,给演员加油。我发现,戏迷中,老年人居多,还有一些中年妇女,很少见到青年人。这儿的街头戏,纯是为了休闲娱乐,活跃文化生活,不向观众收取任何费用,观众愿意唱,他们便给伴奏。也有互相搭档唱折子戏的,如《三对面》、《杀庙》、《三娘教子》。还有《苏三起解》、《二进宫》,眉户剧《梁秋燕》等;唱戏中间也有时插个段子,耍个丑角戏,使气氛更加活跃。
我每次去银川走亲戚,几乎场场不离戏。有天晚上还独自到兴庆区看当地组织的秦腔歌舞晚会,是庆祝“八一”建军节的文艺活动。演出结束已十点多,公交车早已下班。这时还没有出租车,好几里路愣是步行回家,到家都快12点了。姐姐已休息,姐夫还在看电视,等我回家给开门呢。以后再来,怕给人家添麻烦,都在近处看,早早回家,高兴而去,满意而归。
(作者:蓝田县玉山镇翟家村三组翟红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