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功是话剧演员的表演基础
从艺三十年来,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影视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我深深地体会到,无论角色大小,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和挑战。作为演员要塑造出鲜活的艺术形象,并且把编剧和导演的创作意图、思想内涵、人物心里表象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就必须要在二度创作上下工夫。
话剧演员每天早上也应该出晨功。首先要做热身练习把四肢活动开,其次要练习发声、唱歌、绕口令、朗诵诗或背诵大段的经典台词,最后还有形体训练。平日里要多做小品练习,无实物练习,包括其它戏曲门类的小练习,还要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认真观察生活往往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能为以后的演艺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俗话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九十年代初,我有幸进入中央戏剧学院戏剧表演专业深造,全面系统的学习了戏剧表演方面的知识,掌握了大量的中外戏剧史,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也打下了坚实的戏剧表演基础。有一学期我们班表演课是分组授课的,实行点对点的高效教学手段,梁伯龙教授负责我们组八个人教学,他很注重教学成果,非常严厉又极其认真,对我们的要求可以说十分苛刻。他要求我们组的每个同学早上六点必须出晨功,不得缺席。他常说:“练晨功贵在坚持”。记得有一次,我们为了交第二天表演课的课堂作业,几个同学在教室排练一直到深夜两点,第二天早上外面下着大雪怎么也不想起床,可当我拉开宿舍窗帘往外看时,梁伯龙老师已经站在操场上冒雪等我们出晨功!当时我立刻清醒了,原来想好不出晨功的借口也被打消了。通过一段时间训练我体会到,学习是为自己所为,不是做给老师看的,可谓“艺不压身”,只有掌握更多的表演技巧,才能在舞台上塑造出真实可信的角色。
梁伯龙老师经常告诫我们:“一个好演员一定不会忽视平时的基本功训练,你们不要以为自己能演几出戏就可以不练基本功了,基本功训练对演员来说非常重要。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你们只要干这一行,这个道理就要永远记住。”在梁伯龙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做这样一种练习,他要求同学们脱掉鞋子站在地毯上围成一个圈,然后听着他的指令走起来,在走的过程中梁老师说出不同的规定情景让我们闭上眼睛,消除一切杂念慢慢地感受,深深地体会,然后再睁开眼睛绕圈走并用形体语言表现出来,脑海里呈现出“一个人从少年走到中年,再从中年走到暮年……”体会“心与意合、意与神合、神与貌合”的感觉,这种训练方法效果非常好,能使演员在短时间内变化不同的角色,以应对复杂的千变万化的表演需要。
我们班毕业大戏是话剧《北京往北是北大荒》,在剧中我饰演那姑。那姑曾是清朝王府的格格,解放后这个老太太只能靠拾废品来维持家用,当我看完剧本后压力特别大,我才二十多岁,怎样去饰演一个从五十多岁到八十岁的老太太?真是太难为我了!表演课老师告诉我:“一个演员要想拓宽自己的戏路,就必须尝试塑造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在老师的鼓励下我抛弃所有顾虑,用梁伯龙老师训练我们基本功的科学方法,准确把握人物内心世界、性格特征投身到排练中。
另外还有形体训练,很重要。角色在舞台上的形体如何表现,是要通过角色的肢体语言反映所饰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等特征,以及呈现出人物为人处事的思想行为和情感态度,只有通过扎实的肢体训练才能摆脱束缚达到形体解放。
要成为一名好演员,就必须全面、熟练掌握基本功技巧,从生活中吸取大量养分来充实自己,并在舞台表演中起作用。话剧作为舞台表演艺术,演员是艺术创造的基本媒介也是传导主体,演员的台词和形体表现能力决定着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
我们既然选择了话剧职业,就应该肩负起责任,提炼、创造和把握各种角色的精髓,给人一个鲜活的感受,不辜负观众对我们的期望,真正领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深刻道理。
(文/胡小莉)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