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激发观察兴趣。
激发观察兴趣是培养观察能力的前提。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呢?
1、诱发观察兴趣。
兴趣的激发不能靠简单生硬的说教,必须针对儿童心理特点和他们的生活实际,设计不同类型的有趣的内容,在实践中诱发其观察兴趣。心理学认为:“儿童时刻关心的是和他们本身有联系的富有感情的鲜明的东西。”针对这些心理特征,要设计一些诱发兴趣的观察内容。兴趣一旦激起,学生就乐于观察,善于观察,寓观察与兴趣中。
2、点燃“爱”的火焰。
对于同一事物,立场不同,观点不同,感情不同,其观察效果截然不同。对某一事物是爱还是憎;是满怀激情地赞扬,还是不遗余力地鞭挞,情感问题是个根本问题。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的感情,在语文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分析典型事例,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二、明确观察要求。
1、要掌握观察的方法。观察要全面细致,有重点,按一定顺序。观察顺序不要混乱,一会儿东瞧瞧,一会儿西看看,哪样也没看好,说话或写作文时层次也会混乱不清。
2、抓住事物特点。
在观察时,要抓住人物与事物的特点。抓特点,首先要抓住一般性特征。要看清事物的形状、颜色。事物发展的过程,人物的动作、神态、外貌。要听明白人所说的话,发出的笑声呻吟声及其它事物的各种声音。要嗅到物体散发出的气味,感觉到物的硬软、凉热、粗细等等。这就是我们应当抓住的观察内容,也是作文时的材料。
3、捕捉心理变化。
在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体验自己感情和心理活动的过程。这在写作文时非常有用,因为文章除了写作者所观察到的人、物、事之外,还要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和感情。凡是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都比较生动。因此,要特别注意自己有什么感觉和感受。是愉快欢乐充满信心镇定自若,还是悲哀、痛苦、内疚。自己的兴趣是怎样产生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自己产生怎样一闪的念头,心里想到了什么,对我有哪些启发,明白了什么道理……这些心理活动和感情变化是非常宝贵的,是生动的作文材料,是作文中不可缺少而且往往是大放异彩的地方,它会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总之,语文离不开生活。教师要积极、认真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学校的、社会的)。丰富他们的生活,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去观察、去思索、去体验、去口述交流、去练习作文。这样,学生在表达、作文就有了永不枯竭的资源。
汉台区铺镇中心小学 李建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