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张师傅家藏有30多张从乾隆中期到民国的地契
昨日(4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张师傅家,见到了铜川市民张师傅家的30余张从乾隆中期至民国的地契。
在张师傅家中,记者见到了这些已经泛黄的老地契。张师傅说,这些地契都是自己的祖辈们留下来的。自己一直很喜欢历史,闲来没事,就将这些老地契整理了下,加上自家兄弟的,一共30多张。最早的是清朝乾隆年间,一直到民国,每个时期的都有。
记者看到乾隆年间的地契上清楚的写着:“立卖地契文字人张宽,因为无钱使用,今将自己庙背后地一段伍亩,卖于族祖张祜名下永远为业,对众言明,价银拾两,当日交足,并不欠少,随地本色粮一升五合,即时过割,总无遗粮情由。倘有葛藤,卖主一面承当,不得业人相干。恐后无凭,立约为证。”根据地契上的时间推算,这张地契据今已经248年了。张师傅说,它比铜川市档案局保存的同治九年(1870)的地契要早106年。
“你们看,这些地契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经济、地价、赋税等方面的状况。”在张师傅的介绍下,记者看到,地契中,从乾隆二十九年(1764)到同治元年(1862)近100年时间内,地契都用的是“宜君县印”,而且没有县长的署名。同样从乾隆二十九年(1764)到道光二十四年(1844),80年中契约用纸也是“官捐”,不收分文的,而到咸丰四年(1854)就开始收税了,民国不但收税,而且每张契约纸收三角钱了。
张师傅说,这些地契真是自己的宝贝,见证着自己家200多年的历史。通过它们,张师傅查出了自己张氏家族往上八代的祖先,得知他们家族是在明末清初从韩城迁至铜川宜君。据悉,铜川市考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认为,这么多,这么全的地契,能全部保留到现在真是罕见。(记者张海鹏通讯员袁欣)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