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儒趣

2012-03-25 20:02  兵马俑在线  字号:T|T

这些年的温室效应,全球变热,西安酷夏难耐。这几年以儒学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升值,国学热潮,扑面而来。

2009年9月,我有幸听了三天有生以来最为昂贵的讲座,是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百家讲坛》嘉宾主讲傅佩荣先生的讲解《老子》。且不说一流的学者一流的讲授,但就一张八千元的票,也够是一流的。票是朋友送的,实际花多少钱我不清楚。此讲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举办的“世界政商领袖国学博士课程高级研修班”三十六天课程中的一个内容。国学院首任院长冯其庸先生讲:“中国人,可以不精通中国文化经典,但是不能缺乏中国智慧。国学经典,是蕴藏中国智慧的宝库。请国学专家,为你解读经典,释放文化精神,启迪中国智慧。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让你充分体会智慧的力量与快乐,从此,身为中国人,你会倍感自豪”。课程项目说明中讲:“世界纷扰不安,个人动辄得咎,如何寻得根本的身心安顿?”“该班能提供您体会寻找到内心更深处与古典生命息息相关的联结,令您的生命气质由内而外焕发一股优雅迷人的智慧美感”。天底下有如此美好高级的东西,看来也只能是“世界政商领袖”们受用得起。但也不影响我们普通人热爱和研究传统文化,国学国学,不仅国人有份,应该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眼目下,普及应重于提高,下里巴人比阳春白雪更需要。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从上古起就是多元的文化。孔子继承了夏、商、周的传统文化,整理六经,创建儒学。以后逐渐形成了兼容儒、释、道等多种思想但以儒学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孔子思想是儒家思想的基础,它是在中国思想文化的肥沃土地上孕育出来的,在中国思想文化的整体历史上处于中心地位,影响至今。孔子思想由于其兼容性和适应性的特点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儒学的兼容性表现为善于吸收各家各派的优秀思想来充实自己;儒学的适应性表现为它能根据社会变化,而改变形式来适应其需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先秦以孔孟为代表的原始儒家。从学在王官到学术下至民间,孔子创建儒家以及儒家的流派,包括子夏、子思、孟子、荀子的儒学思想,特别是思孟学派的五行说,把构成世界的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赋予了伦理道德的内容,于是就把过去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五行说唯心主义化了。二是两汉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以经学为特点的经学之儒。综观两汉的儒学,先是替代黄老之学而为正统,后到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终于确立了儒学统治地位。新兴儒学与阴阳五行学说,祥瑞谶纬迷信学说合流,显露出时代特色,即带有浓厚的神学目的。如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观,奉天法古、天人相与学说,这与春秋战国时期孔孟宣讲的“人道”、“仁政”,已相差甚远。但是,这样的儒学特别适应汉代重视一统社会的现实,如果说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社会二千年中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思想,其开端应当定在西汉董仲舒。他对儒学作了适应时局的重要修订,致力于儒家独尊,而儒学才能绵延不绝,昌盛不衰。三是魏晋南北朝隋唐与玄学佛道并立的相对衰落之儒。这一时期,玄学、道教、佛学相继兴起,相互批判、改造,形成三教并立的局面。四是宋元明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之儒。宋明理学有多种流派。其主要的是濂、关、洛、闽四派。濂学以周敦颐为代表,关学以张载为代表,洛学以程颢、程颐为代表,闽学以朱熹为代表。还有陆学与王学,即陆九渊为代表和王守仁为代表的学派。由于儒、佛、道融合,宋明理学成为一个思辨性较强,而又集古代唯心主义之大成的体系。五是清代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以及戴震为代表的实学与考据学之儒。从明末到清末,儒学朝着经世致用的方向发展,但是相当曲折。

总体上讲,儒学博大精深,占据中国封建社会统治地位两千余年。孔子思想之所以可贵,在于它有着许多具有普遍的永恒价值的思想,诸如:关于学习、关于交友、关于“爱人”、关于道德修养、关于礼、关于环境保护等等方面,古今中外都适用,具有普遍的永恒的世界意义,它不仅是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也可以说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现代西方文化的危机始自19世纪后半叶,而科技的高度发展,导致了对上帝存在的怀疑。因此就有19世纪末“上帝死了”的呼喊,“上帝”本是西方文化的最高价值观念,而今这种最高价值观念发生了动摇,这就意味着人们的信仰发生了危机。20世纪初,海德格尔发出了“茫然无家可归”的感叹,这就出现了西方文化的另一种危机,即自主本体人的价值观念也动摇了。因此,西方不少思想家便向东方文化中寻求解救西方文化危机的办法。随着人们追求高额利润,导致了道德的滑坡。有人认为需要孔子儒家思想中的道德学说,医治西方社会弊病。这些方面,我们自身状况又是如何呢?

西方思想家转而求助于东方孔子思想的智慧,这并不就意味着有人讲的“21世纪是儒学的世纪”、“21世纪必将在全世界得兴儒学”那样。儒学也不是万能的。中国历史表明,中国文明正源大秦帝国的创建靠的不是儒学,康、梁戊戌变法的失败也说明要维持儒学的正统地位根本行不通。儒学本身也有许多糟粕,需要认真批判。

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学和以儒学为核心的国学,在21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上再度辉煌,这谁也说不准;但21世纪的中国新文化的创建,与孔子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必须的。21世纪中国的新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上一切文化的优秀成果。

为了综合创新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国学应该热,国学必须热,热得每个国民热血沸腾,热得整个民族神采飞扬,才叫好!才有趣!

文/杨文礼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农民『表叔伯』的愿望

    2012-02-25 17:27阅读

    奇闻:火车站附近旅馆竟强制旅客消费“小姐”

    2012-02-11 09:12阅读

    景区多项活动装点新年 春节不一定家里才有年味

    2012-01-22 11:22阅读

    “妥协”的包工头高创新

    2012-01-05 14:10阅读

    环卫工“单薄工作帽”反映了什么

    2011-12-21 11:16阅读

    蔬菜直销店:买菜真的实惠了

    2011-12-14 10:33阅读

    宋祖英、王杰、王宏伟与郭达在曲江国际会议中心低调献演

    2011-12-06 15:53阅读

    映象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