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春之歌:大秧歌

2012-02-06 11:11  兵马俑在线  字号:T|T

春之歌:大秧歌

陕北秧歌继承了中国4000多年的传统技艺,参照汉画像石中的舞姿动态,吸收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舞蹈特点和南方少数民族舞蹈的长处,在此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逐渐形成了陕北秧歌的特点。陕北秧歌的代表有绥德、米脂县,绥德县是文化部任命的“秧歌之乡”。绥德秧歌分“南川秧歌”和“东沟秧歌”,“南川秧歌”的特点是柔软清秀,细腻逼真;“东沟秧歌”的特点是激情粗犷,激烈大方。

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闹秧歌,(也有闹二月二的),秧歌一出台,首先要谒庙,请天上各路神仙来看秧歌,(秧歌的最后一天,还要送神)。秧歌闹几天,班主要安排好沿门子,沿门子可有讲究哩,从前村或后村沿门子,一家也不敢忘下,山再高、沟再深也得去,而且必须走大路,进了大门要先张号,再扭大秧歌。出小节目是少不了的内容,关键要听伞头根据主家的地方特点,为人处世、生意买卖、兴趣爱好等,即兴编唱出切合实际的,吉祥喜庆的唱词来。主人听了高兴地马上送红包,散烟、糖、花生、瓜子等。

陕北秧歌主要上场的角色除了大秧歌外,还有搬水船、骑毛驴、张公背张婆、猪八戒背媳妇、蛮婆蛮汉、二鬼摔跤、毛达子、伞头等,这些角色的表演最引人注目。秧歌表演的形式有大秧歌,大秧歌的场图多得很,有龙摆尾、二龙出水、双龙过街、双葫芦、杀四门、五大洲、八卦阵、蛇抱九颗蛋、十二镰刀、卷菜心、踏空城等,这些场图,伞头要根据场地不断变换。陕北秧歌的二人场子、三人场子、八人场子、多人场子最具特色,上过中央电视台的李增恒(六六旦)、吴继业、贺俊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秧歌传承人)等人,是有名的代表。他们的表演各具特色,百看不厌。李增恒号称水上漂,吴继业的猴拳,贺俊义的软腰,他们的继承人也逐渐崭露头角。每到一个场地,都有小节目安排,有传统的节目,如《兄妹开荒》等,也有自编自演的节目,如《老两口相亲》等。其实小节目将教育人潜移默化在欢笑中,感化作用很大。小节目中间会安排歌舞,都是当地能歌善舞的年轻人,绥德有陕西省“十大民歌手”雒翠莲、雒胜军等人。

传统秧歌有“搭彩门(打彩门)”活动,请友好的邻村秧歌队来一起闹红火,在村口搭一彩门,门两侧写有欢迎、欢庆的对联,门口中间放一高桌,上面摆着瓜子、花生、醉栆和各种凉菜,表示热情欢迎。客方秧歌来时,由伞头领着,列队扭蒜辫子或蛇摆尾场图,主方伞头领唱提问式的歌词,客方能准确及时唱答,这样反复数遍后,客方才算“打开彩门”,主方热情友好地请客方入村表演,两班秧歌汇演最热闹,各尽所能,展示绝技,毫不示弱,观众不断吆喝鼓掌助兴。演出后,主方设上等酒宴热情招待客方,下一年主、客方换位回访。

闹秧歌,不管安排几天,“转九曲”是少不了的,“九曲阵”相传是姜子牙的军阵图演变来的。传说“转九曲”可以消灾免难,开运生祥。“九曲阵”是用三百六一根高粱杆或向日葵杆围成九个城子、九座门,然后用绳子连成通道,每根杆上顶一盏灯,灯的制作,过去用萝卜块中间挖成杯,里面倒上清油,再用彩色纸围起来,晚上把灯点亮,五颜六色的十分好看(现在有些村改换成彩色灯炮了)。“九曲阵”四角点燃四个火塔塔,中央搭建一座灯山,,灯山上插着各路神仙的牌位,五色彩旗,摆上盏盏油灯,多为红、绿灯,因为转完“九曲阵”后,妇女抢着端灯,端红灯生男孩,端绿灯生女孩。秧歌队和群众先在彩门前跪下,伞头领唱“祭风”和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口平安等吉祥秧歌。然后放炮、张号,鼓乐队和秧歌队在前,群众隨后,有秩序地进入“九曲阵”。这时候的“九曲阵”最为壮观,人头攒动,锣鼓喧天,彩灯闪烁,加上升空的礼花,成了辉煌灿烂的人间仙境。其他晚上安排的有:小节目、搬水船、小杂技(耍火棍、顶灯、二鬼摔跤等)。

扭起秧歌过大年是一年良好的开头,是人们振奋意志,准备大干的开始。

文图/郑明亮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景区多项活动装点新年 春节不一定家里才有年味

    2012-01-22 11:22阅读

    团省委与“两会”代表委员畅议农民工文化生活问题

    2012-01-13 11:51阅读

    小区旁商家音乐吵人 城管部门建议居民投诉

    2011-12-31 20:36阅读

    汉中城区50%以上的交通事故报案都不够立案条件

    2011-12-20 17:21阅读

    盗窃山羊为吸毒 多行不义落法网

    2011-12-13 10:08阅读

    西安美术馆举行“首届全国九省市艺术联展”

    2011-12-06 15:36阅读

    三百条建议提升西安文化底蕴

    2011-11-23 11:36阅读

    映象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