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渴望融入城市

2012-01-19 10:44  兵马俑在线  字号:T|T

“女儿在上初中,元月15号放假,过年我们一起回家,年后就不让她来西安了。”王蓉是扶风人,与丈夫在西安一家菜市场摆了个小摊。三年前,为了让一家人团聚,并且使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王蓉花了很大力气将女儿从老家接到西安,可现如今,随着女儿即将脱离义务教育升入高中,王蓉不得不狠下心来将女儿再送回老家,一家人分离固然难舍,但在西安上高中的高昂学费却不是这个外来务工家庭所能承受的。

据有关部门统计,西安市有近200万名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扎根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在某种程度上早已成为了这个城市的一分子。但他们之中很少有人将孩子从老家接来西安,高昂的赞助费、放学后无人看管、受到城里孩子的歧视等问题成了这些外来务工人员阖家团聚的最大阻碍。入学的门槛在哪里

据了解,西安市并没有像其它城市建立农民工子弟学校,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如果要入校读书只能选择公立学校。一方面讲这是一种缺失,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恰恰说明西安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设定的门槛不高。但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们入学难,并不是难在手续上,而是卡在入学的赞助费上。

西安市教育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西安市教育部门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政策十分宽松。各公办小学、初中要无条件接收学区内有暂住证明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学,有困难的学校,由所在区县教育部门协调解决。而外来务工人员只需要提供“五证”:身份证和户口簿;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暂住证;与本地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在本地的纳税证明;原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同意外出就学的证明;户籍所在地人口计生部门签发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对于外来务工人口,要凑齐“五证”并不难。对很多学校来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反倒是主要的生源,即便是“五证”不全的学生,学校有时也会网开一面。然而,有些学校却在偷偷一次性收取几千元的赞助费。虽然这是教育局明确禁止的,但很多家长为了能让孩子顺利入学便默然接受。

而有些较好的学校,为了保证生源质量会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说不,而常用的借口就是招生已满。一名学生家长抱怨,她在开学前很久就带着相关手续去学校报名,可老师一直说没到时间,隔几日再去就被告知招生人数已满。虽然教育部门最终帮她的孩子安排了学校,但无论离家的距离还是硬件设施都相差很多。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们也没有异议,毕竟大多数外来务工家庭的条件还不允许他们去“择校”。

“我们曾在暑假办过一个夏令营,来过两对兄妹,等到开学时每家就只留下一个在西安。”杨猛是一位公益组织的志愿者,常组织一些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关的公益活动。他说,由于在城里上学费用太高,“二保一”是很多家庭无奈选择。“我想有一台复读机”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也有一定规律性,大多选择就近入学。外来务工人员通常租住在城中村里,因此一些设在城中村附近的学校便会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以张家堡小学为例,这个接邻三个城中村的小学共有学生500多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有300多人,俨然成了一所“打工者子弟”学校。

“在这样的学校读书,孩子们之间个人素质、家庭条件都相差不大,比较利于他们的身心成长。”杨猛认为,一些在普通居民区学校就读的孩子,在心理上则要面临很大考验,物质生活上的差距是其中最大一个因素。“学生之间也会攀比,我认识一个孩子成绩很好,有一天回家跟父母要复读机,但父母嫌贵没有买,为此他几天没和父母说话。后来才知道他是全班唯一一个没有复读机的孩子。其实他要的不仅仅是复读机,而是害怕自己在班中被歧视、被边缘化,孩子的心要比成人更敏感、脆弱。”

“实事求是讲,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视野等方面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刚进入城市的孩子,一时间还很难适应大城市的校园生活。”远东教育集团第二中学政教处的工作人员卢华说。

远东二中每年都会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摸底,对于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给予杂费上的减免,并且发放助学金。但这些钱仅仅能让这些困难家庭减少教育支出,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有的孩子一部手机就几千块,而有的孩子一年的生活费都没有那么多。在这种反差下,贫困孩子的身心很难健康成长。”

卢华说,这些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呈两极分化,要么是自暴自弃、自由散漫,要么十分勤奋。初中部有名学生,平时学习成绩拔尖,每当放学后还会去校门口母亲摆的小吃摊帮忙,许多老师对她都很钦佩。

据了解,西安市2008年、2009年、2010年,收到中省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奖励资金分别为1019万元、2023万元、3652万元。按照管理办法,参考各区农民工随迁子女人数和实际情况,于2009年3月和2010年3月将资金全部下达各区,其中分别下达资金502万元、521.76万元、1732万元。据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士透露,这些钱对西安市超过14万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说远远不够。即便是对贫困学生的补助,每个学校都有名额限制,虽然每个学校都会积极争取,但有限的名额与需要救助的学生人数还有很大差距。放学就等于“放羊”

西安市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约占全省接收人数的三分之二,数量庞大。如果这些孩子顺利入学及在学校正常的生活、学习则要靠政府及学校共同努力,放学后的主导权交到了学生家长手中。但由于大部分的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繁忙上班时间不规律,他们的子女放学就等于“放羊”。

对子女疏于照顾,并不是这些家长不负责,而是确实没时间。以王蓉为例,夫妻俩每天天不亮就去进菜,从早市到晚市,一天的时间夫妻俩都得守在菜摊上。早上出门前给孩子留些钱吃午饭,晚上回来督促孩子做完作业赶紧睡觉,这便是两人一天中与孩子仅有的交流。

城市孩子放学后大多有爷爷、奶奶接送看管,有的孩子还会直接去补课、参加兴趣班,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则大多无人照料。父母条件允许的会将孩子带去工作的场所,否则只能任由他们乱跑。大些的孩子还好,去网吧、打台球,年龄小的只能在街道上乱跑,安全隐患很大。

在这个事上我们不能怪父母,毕竟他们每天都要发愁如何在这个城市生存下去。他们其实也为孩子做出了很大牺牲,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是打零工的,而且他们的工作半径永远是以孩子的学校为圆心,很少有父母会为了找一份更好的工作而让孩子转学。为了孩子的安稳,他们往往要承受更多不便。

时至今日,外来务工人员已经成了这个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每天都在讨论如何让他们融入这个城市,却忽略了他们的孩子,毕竟想要他们扎根城市,善待其子女,让他们阖家团聚也很重要。

陕西工人报记者刘鹏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团省委与“两会”代表委员畅议农民工文化生活问题

    2012-01-13 11:51阅读

    水果:砂糖橘便宜了

    2012-01-07 22:08阅读

    文明新风吹暖榆林大地——2011年榆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纪实

    2011-12-26 09:46阅读

    抗生素不是万能 药切忌盲目使用

    2011-12-16 14:39阅读

    警钟常鸣:保险杠碎片让你无处可逃

    2011-12-09 15:20阅读

    陕西一农民工顺路捎带乘客被罚款一万元,险些轻生

    2011-12-01 21:36阅读

    记陕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让三秦大地遍开文明之花

    2012-08-31 16:20阅读

    映象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