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陈忠实
对人生的感悟,陈忠实用最简单直观的语言来描述:“馍蒸到一半,最害怕啥?最害怕揭锅盖。因为锅盖一揭,气就放了,所以,馍就生了。”
我所接触的陈忠实先生,待人平和,谈话风趣,没有架子,像位长者。茶几上放的“软中华”,是为客人准备的,他自己却一直习惯抽他的老雪茄。在我的多次观察中,陈老心中好像永远在思考着什么,谋划着什么,追求着什么。近闻《白鹿原》电影开拍,且大获成功,欣喜之余,写下此文,以飨读者。
竹节品质一脉相承
要么是陕西文化积淀太深厚,要么是受“文革”影响太大,抑或是关中人向来脚踏实地、不事张扬的秉性所致,陕西的作家们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质朴无华、笔耕不辍,却巨著连连,收获颇丰,在中国文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然而然作为陕西籍的作家就多了几分自信和自豪。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先生就是最典型的一个。
已故陕西老作家柳青先生,以《创业史》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坛的地位,但他一直扎根于长安区黄埔村,穿着大裆棉裤、披着粗布老棉袄、吸着旱烟袋,盘腿坐在农家的土炕上和农民打成一片,有了生活的亲身体验才写出了鸿篇巨制;著名作家邹志安,成名后调进省城,其妻因不习惯城市生活,竟将羊羔牵到公园里放,把叠好的被子塞到电冰箱……闹出了不少笑话;陈忠实先生成名多年,依然生活俭朴、爱吃包谷糁就酸菜、抽雪茄烟、说一口纯正的关中话。
之前和文友们聚会,有人开玩笑说,著名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肖云儒,一向低调。有次在外省出席会议,被介绍时,有个别人不熟悉肖先生,于是有智者立即换个角度介绍说:“肖云儒就是陕西的余秋雨,知道了吧?”大家会心地笑过之后,对肖先生更加崇敬并加深了印象。
这些事情说明了陕西的作家们都是靠作品说话的,少有华而不实的玩主。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