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进社区的曲折之路
西安高新区科技六路上的枫林绿洲小区里,有一个商店显得与众不同,队伍排了有十多个人,这里正是西安第一家蔬菜直销店。人们都在寒风中等待着,期盼能购买到质优价廉的蔬菜。店负责人郭婷说,由于省去中间环节,蔬菜的价格有优势,不但蔬菜卖得好,给店里原有的产品增加了人气,顾客也都非常满意。那么,地产蔬菜进社区又是如何达成的呢?
记者在北二环朱宏路西安农资大厦见到了蔬菜进社区项目负责人刘保良,在他名片上还有一个身份,“西安市地产蔬菜进城直销工程办公室主任“,关于这个头衔,他解释道,该项目是按照“政府启动、市场运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的,他是市场运作一头,简单说就是“政府背景,公司运作。”项目整体上由省市供销社牵头,以西安市农产品流通协会为桥梁,所用蔬菜则依托周边各蔬菜专业合作社。从8月以来四个月间,他感触良多,虽可以坦然认为“蔬菜直销店这个路子打响了”,已经有众多媒体前来报到,但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觉得项目有潜力,但阻力也不少。
在省市供销社牵头组织蔬菜进社区项目以来,也出现了很多其他惠民项目,如“放心肉”和“新鲜蔬菜进社区”项目等,关于这些,刘保良说和供销社并无关系,只是在地产蔬菜进社区项目后才出现的,确实存在着竞争关系,但都是好事,而供销社的优势明显更大,“我们有那么多农业合作社,资源是不发愁的。”问到其他机构的跟风行为是否会影响到项目的生意,他则是苦笑:“我们这完全是惠民工程,一心为老百姓,不图挣钱的。”而对于“惠民”,他有着自己的见解,并非只惠居民,是惠两头的民,居民,农民。
谈到农民,记者又随他来到了位于临潼区的绿建蔬菜专业合作社,这里毗邻西延铁路,合作社主任刘生民说这里有一万两千亩土地,涉及农户3600多户,可谓是万亩良田。地里可以看到有零零落落的农民正在采摘蔬菜,卡车在田埂旁边等待着。几个女师傅正在将田里收的菜花进行分检,套上塑料包装,刘生民说这是“保证美观。”很快,一辆辆车载满蔬菜向西安驶去。“白天还罢了,运菜的话,晚上7点以后,早上6点以前是高潮。”他介绍道,这儿每天可以运送三吨的蔬菜。由于遇到这两天可能有雪,成堆的白菜、萝卜等也都已经进库。问到蔬菜进社区项目带来的好处,他侃侃而谈:“这当然好了,首先菜都能销售出去了,其次运菜的车约束少了,过去过公路、遇到城管啥的,都要收费,菜价能低么?现在直通车了,就没这了,你别小看这,可不是小数目呢。”
通过在蔬菜合作社的观察发现,菜农想把蔬菜运到市场并不容易。刘保良刚涉足这一项目时,便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市场上菜价高的离谱,市民成天吃贵菜,而农田里的菜却堆积如山无法运出,农民收不上钱。他认为这不单单是交通成本的原因,各种的中间环节也致使了情况的出现。而蔬菜直销无疑让农民和城市居民得到实惠,缓解了情况的出现。
为了采购到新鲜的蔬菜,刘保良始终是忙碌的,这天的采访被他不断的电话打断。经常要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对此,他自己则毫无怨言,“蔬菜社区直销要做好,就要先打消人们在食用安全方面的顾虑,此外要确保菜新鲜廉价,这样市民才能对我们放心。”
关于开设蔬菜直销店的选择,刘保良说只向社区发展,而不向街道等,广大居民才是项目针对人群。目前,“西安市地产蔬菜供销直通车”项目工程已将新鲜蔬菜送进了陕西省出版社小区、商贸局家属院、白桦林居、枫林绿洲、世家星城小区、东仪路社区、西外大社区、菁华名门小区等70个小区,下一步将向众多的工矿企业社区迈进,而规划是从2011年8月起到2012年底,在新城区、莲湖区、碑林区等中心城区建成300个蔬菜直销点,初步建成覆盖中心城区的蔬菜经营服务网络,也可解决一千多人的就业问题。到2013年底,再增加300个蔬菜直销店,基本建成覆盖全市主城区的农副产品经营服务网络,打通地产蔬菜进城直销的便捷通道。
刘保良过去是干物流的,在蔬菜进社区项目开创初期,由于不懂菜,不清楚菜价,他也迷茫过,“我自己走了三天,项目暂停了,手机关了,好好思考了一下项目该怎么搞。”随着事情的好转,媒体的报道,居民的赞誉,他也逐步有了思路,“这是个探索,现在影响有了,未来也一定是光明的。”
记者李国栋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